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13267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3
《桃花源记活动单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七《桃花源记》课堂学习活动单(第1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3.感受桃花源的美。【活动方案】活动1:阅读课文链接材料,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自主阅读链接材料1、2,圈画重点并识记→自主展示→自行整理)活动2:读顺课文自主朗读全文(要求: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小组内1+1展示朗读,组内成员互相点评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接力读(在其他组同学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助读提
2、示: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活动3:疏通文意自主翻译,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句→组内讨论交流不会的字词句→全班提问仍然不能解决的疑难字词句→全班展示翻译。(1+1+1展示翻译,要求: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一人落实重点字词解释。)1、重点词语第一段:缘溪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甚异之:欲穷其林:第二段:仿佛若有光:才通人: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桑竹之属:阡陌交通: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第三段: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3、便要还家:咸来问讯: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无论魏晋:延至其家: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四段:既出: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寻向所志:第五段: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个性调整52、重要句子自主整理课堂随笔:【课文链接】1.背景: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2.陶渊明(约365-427),东晋伟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
4、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后称“靖节先生”。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练。有《陶渊明集》。本文大约写于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57岁了。他拒绝同刘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
5、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十七《桃花源记》课堂学习活动单(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语言的具体内涵。2.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理想。【活动方案】活动1:巩固旧知。(组长推磨提问→老师提问,全班抢答)活动2:走进桃源。1.理清线索,了解桃林、桃源。(1)这么美的世外桃源,不禁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循着渔人的足迹去游览一番吧。(自主找出渔人行踪→组内交流→展示探究结果)(2)用原文填空。桃林景色绮丽:桃源生活环境优美:个性调整5桃源人生活安乐幸福:桃源人来到这里的原因:桃源人热情
6、好客:(自主完成→小组互助,解释疑难)2、感受生活环境美。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想象。示例:这里的桃林美,你看,清澈透明的溪水静静地流着,溪水两岸是一片桃林。桃花开放的时节,放眼望去,粉红色的桃花灿如云霞;林中,绿草茵茵,鲜嫩柔软,空气中弥漫……(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参加班级交流)3、体验生活图景美、社会风尚美。桃源生活幸福安乐,请根据课文内容描述桃源人的生活。示例: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小组合作,结合具体句子)活
7、动4:理解作者意图1.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其实是不存在的,找不到的。文章中不少地方暗示了这一点。请找出一两处加以阐述。(组内讨论→展示探究结果)渔人“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2.明明不存在的世界,作者为什么还花这么多笔墨煞有介事的描述,而且描述的那样美好?(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展示探究结果)课堂随笔:5桃花源记一、填空:(7分)1.本文的作者是,一名,字,世称,(朝代)著名的,的创始人。2.辨析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0分)(1)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2)率妻
8、子邑人(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3)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4)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5)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二、给加点的字注音:(6分)(1)俨然()(2)此中人语()云(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