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33305
大小:66.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5
《桃花源记活动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学习目标:I、掌握常用文言文词语的意思,能够参照注释翻译文意。2、学习以人物行踪为线索的写作方法。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第一课时活动单设计学习目标:L识记文学常识。2.掌握文章生字词读音,流畅朗读课文。J、参照注释整理字词解释,翻译课文。活动一:识记文学常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潯阳柴桑a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m园诗人。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0()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匕3()便要(■)还家诣(■)太守刘子骥()
3、■2、读文,明确文章的线索:.发现桃林・()—一离开桃源一一>活动三:参照注释,整理加点或划线字词,翻译课文。(要求:先独立完成,后交流探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英异Z。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們怒。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
4、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口,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逍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第二课时活动单设计学习目标:结合
5、写作背景,懂得“世外桃源”是作者理想社会的寄托。活动一:在默写本上进行字词检测。活动二:阅读写作背景资料,进行课文分析。I、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南朝宋初。此时陶渊明归隐田园已经lb年。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的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面対黑暗动荡的现实,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于创作来抒写情怀,刻画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
6、情趣。由此形成了一个成语“世外桃源”,指理想中的美好境界。后也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2、“世外桃源”是作者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结合文章谈谈,作者的理想是什么?作考笔下的“世外桃源”其美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7、“世外桃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虚构的?4、既然“世外桃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那么作者为何在篇首交代“世外桃源”发现的时间、人物及其身份以及桃源相对较具体的地址,还写了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刘子骥寻访桃源一事?•、思辩题:有人说陶渊明辞官归隐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于“世外桃
7、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第三课时活动单设计(练习检测)I、解释词语的古今义。芳草鲜美古义(妻子邑人古义(与外人间隔占义(2>一词多义舍屋舍俨然()今义()今义()今义()阡陌交通古义()来此绝境古义())今义()今义(通才通人(乃乃不知有汉(便舍船()鸣之不能通其意()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道不通,度已失期()乃入据陈()去停数日,辞去()乱无幺幺竹之乱耳()为不足为外人道也()我已日始出时去人近()避秦时乱()捕鱼为业()寻寻向所志()寻病终()2、根据条件默写:(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
8、,(2)描写桃花源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的句子:(J)描写桃花源人生活幸福的句子:,。(4)表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①,oJ、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颜冋好学《史记》【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冋,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冋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I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虽死②今也则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5.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
9、文: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儿个方面?(用原文回答)答:(二)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