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ID:41010355

大小:18.9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13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1页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2页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3页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4页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这篇文章为我的大学的毕业论文,想想那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的热爱与着迷,现在依然不减,多年以后翻出此文章依然记忆犹新。原文如下:[摘要]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

2、,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1李东垣学术思想文案大全实用文案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活血,使人参、白术、甘草补而不滞。但后世张景

3、岳的举元煎就不用当归,以升为主,这跟医家的用药习惯不同,像他的左归丸、右归丸,大力的补某一方面,但这些药多不宜久服。本药的气血兼顾比较好,适合长期服用。李东垣强调中焦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不仅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由生。因为脾胃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和肾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李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提出阴虚即使脾虚的说法。在虚损的治法上,李东垣与朱丹溪滋阴降火不同,东垣主升。李东垣善用升发之药,譬如黄芪、人参之类,或若升麻、柴

4、胡、防风等风药,而且用量不大。因为脾胃本虚,应少固太阴而为之,如若用大量的升举之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2补中益气汤的辨证要点文案大全实用文案本方的临床以气虚见证,多在活动后尤甚。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补中益气汤的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的脉象。周慎斋提出“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认为“左为气中之血虚,阳气下陷,阳不能生阴,故血枯而脉细涩也;右脉浮大为虚,盖

5、饮食伤胃,劳役伤脾,脾无转运,胃不生发,是为土虚,土不能生金,肺气亦虚,故脉见浮大”,这是周氏提出的脉象指征,并给出了解释。以上两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运用该方的脉诊指征,是经典的指征,但不是不可逾越的标准。我们只要掌握东垣的思想,以及补中益气汤的方义,自可探索出此方的临床使用标准。既然是中气不足,有下陷之势,脉象应该是弱脉类,尤其是两手寸脉弱为标准。至于洪脉也非白虎汤证的洪脉,应该是虽洪而来势无力,如果临床辨证不清,恐犯虚虚实实之弊。3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3.1气虚发热李东垣称这种虚火,虚热叫作阴火。机制: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郁遏阳气,化火上攻。这种燥热多

6、上午发生,遇劳动活动一下,一阵燥热,伴随汗出,休息好些,这种热往往不是以体温升高为特点,往往手背好些,手心热为主。脾胃为水谷之源,脾胃本脏一虚,则湿浊内生,湿浊下流于少阴,郁遏肾中阳气,则生内热。文案大全实用文案男,52岁。患者午后发热1年,198512赴汉就诊,经拍片、造影、CT等项检查,诊断为“后肺中段肺不张”(不排除)“肺癌”,并请在汉访问的英国医生会诊,建议作肺叶切除术或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1986年元月回当地某医院住院,用青霉素、链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药治疗3个月无效,改由中药治疗,先投化湿和营,养阴清热等法症情无好转。5月初组织会诊症见:发

7、热体温波动在37.4℃左右,午后热势较为明显。面如重枣,形体消瘦,长期卧床不起,动则眩晕,纳差,失眼,口渴不饮,大便溏泻,3~4次/d,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根据证情分析似属脾胃气衰,湿困中阳,相火乘其土位。《内经》指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既虚,水谷精微不能上归于肺,可能与“肺不张”有关。同时少阳升发之气,每因中气下陷,郁而不伸,导致营卫不和,又是低热长期存在的原因。甘温除热,古有成法可循。治拟补其中,升其阳,调其枢机,则升降自如,气血和而热自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百合、红枣。服5剂热势减轻,续服15剂体温恢复正常。坚守原方3个月,诸证消除,精

8、神饮食如常人。3.2脱发男,30岁。患者两年前因胃穿孔作胃大部切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