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赵芳洲 “从众实验”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赵芳洲 “从众实验”

ID:41006580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3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赵芳洲 “从众实验”_第1页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赵芳洲 “从众实验”_第2页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赵芳洲 “从众实验”_第3页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赵芳洲 “从众实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赵芳洲 “从众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心理学赵芳洲222009306022020案例分析——阿希从众实验一谈谈“从众”当心理学家谈到从众性时,他们指的是当某一个体成为某个团体的成员时,其行为常追随团体的某种行为模式。通常,这种一个团体对其成员行为的不成文的规定及约束被称为“社会规范”。认真思考了一下,你或许回想起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你的行为与你的态度、信仰、到的并不同步或一致。其原因是你处于某一群体之中,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那样做,所以你也就跟随者那样做了。这就说明,有时候从众性对于我们的行为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说,这种力量在某些时候会使我们做出一些与我们的态度、伦理、道德相冲突的事情来。让

2、我们看一篇近几天在网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报道: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一条无辜生命又去了,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伤感与争议,但更加多的是无奈。小悦悦的悲惨遭遇让人无法平静,肇事司机让人心寒不已。网友们感叹世

3、态炎凉、人心不古,咒骂经过的路人没有人性,大呼国人“冷漠症”已无药可救。7分钟内18个路人经过却都熟视无睹,无人施救。除了旁观者效应,从众心理也在这场悲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见,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看法来评估某一情境,而且在行为举止方面也倾向于模仿他人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况下更为突出。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进行了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三垂线实验。他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个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

4、。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线中哪一条线等长。实验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被试安排在最后。第一、二次测试大致没有区别,第三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这就形成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群体压力,可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体压力,可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阿希多次实验,所得结果非常相似。实验表明:(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2)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3)大约有15%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际判断次数的75%。二从“

5、阿希实验”研究从众效应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的决定因素1社会支持。阿希在同样的实验上作了微小的变动,他对七名助手的回答进行改变,使其中一名助手在实验条件下给出明确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有5%的被试同意团体的一致性意见。很明显,你只需要一个同盟者就能“坚定立场”并抵抗从众效应的压力。这项研究发现还得到了后来几项研究的支持。2团体的吸引力及成员的归属感。个体越为某一团体所吸引,对这一团体越有归属感,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顺应该团体的态度和行为。3团体的规模。从众的倾向性随团体规模的增加而提高。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联系并非这么简单。确实,从众的倾向性虽团体规模的增加而提高

6、,但这仅限于人员数量为6-7的团体,当其规模超出这个数字时,从众效应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有所降低。4性别。早期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更愿意从众,这种性别差异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证据频繁地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然而现在看来,当时的设计多由男性负责,在很多问题上男性比女性更明白更适应。而人在某种情境下无所适从的时候才更倾向于从众,因此,女性有较强的从众倾向的结论也许只是一种系统误差。三、从众心理产生的三个阶段依从。依从是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总是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愿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此时行为受外因控制依从是表面的,暂时的,是权宜之计,这

7、时的从众是权宜从众。认同。认同是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和他人一致。在认同阶段,个体受到态度对象的吸引,但已超越了外部控制的奖惩,而主动趋同与对象。内化。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时为真从众。四其他研究引述后来约翰等人在与其同事们进行的一系列巧妙的实验中提供了更多有说服力的解释,他们假设许多人目击惨案减少了任何人去救助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有许多人看到受害者的痛苦,那这个受害者得到救助的可能性减少。因此,我们可以把“不介入”解释为一种从众行为,在这种情况

8、下,在每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