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ID:40955591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话中画画中话———浅议文本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许多公开课上,老师们煞费苦心地搜集大量的图片,想以此为媒介,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地感悟文本。这样的操作,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船过三峡》的公开课堂上,执教老师搜集了近20张三峡美景图,配以悠扬的乐曲,让孩子们的眼睛、心灵也跟着游了一回三峡,真是美的享受!可深入观察,发现这些图片美则美唉,却与文本的语言相关甚微。执教老师紧紧抓住的是架空于教材之上,游离于文本语言的“美景”,那这样的“美景”是否具有可观性?《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中第12条明确建议:“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资料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

2、,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这样的大费周章却没有落实到“点子”上,实在可惜。反观静静地、淡雅地站在课文中间的文本插图,它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实实在在站在你措手可得的地方,很多老师却因为不够文本插图不够“精美”,不够“华丽”而将之丢弃在一旁。更加可惜!  仔细翻阅新教材,“单元导读”、“语文园地”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生动精美的插图,更别说课文了,可谓是真正的“图文并茂”!这些优美的插图,是一幅幅“话中画”,更是一句句“画中话”,是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它,有效利用它,深入挖掘它丰富的教学内涵,那么在这块肥美的阅读芳草地上,兴趣的种子会破土而出,抽出思维的叶

3、子,绽放想象的花朵,结出累累甘甜的果实。结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中第12条的明确建议:“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这三个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我谈谈自己对文本插图有效利用的尝试。一、初读理解,借图铺垫翻开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一幅幅精美灵动的插图格外引人注目。对孩子们来说,率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一个个文字,正是这一幅幅插图。有效利用文本插图,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就为初读环节增添一份生意吗? 1.借插图,营造阅读期待有些插图,能带给孩子

4、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或好奇,或质疑,或入境……激发孩子们探索了解的欲望,营造浓厚的阅读期待。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有66两幅截然不同的小村庄面貌图。在揭题后,我就把孩子们的目光聚焦在这两幅插图上,强烈的对比反差使孩子们疑窦丛生:同一个小村庄,为什么前后地变化如此之大?在这个小村庄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期待,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去感知课文内容了。又如《白鹅》中两幅憨态可掬的白鹅漫画正是作者丰子恺先生的大作,图上的题字也是丰子恺先生的墨宝,这不正是最佳的“诱饵”吗?在导入揭题,简介作者丰子恺时,我就结合文本的插图,让孩子们欣赏丰子恺关

5、于“白鹅”的漫画和书法,从而激发孩子们拜读他关于“白鹅”文章的兴趣。而孩子们眼尖看到的“错别字”——插图上“鹅”的繁体写法,正好让我借机介绍丰子恺所处的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文化背景,也为文章后来“堂倌”“老爷”等词句的出现等打下伏笔,拉近孩子们与作者语言的距离。2.借插图,整体感知内容初读环节,强调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图文并茂,正好可以帮助孩子们通过观察画面内容,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对文章的感知概括能力。如教学《燕子》时,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对照插图仔细观察,很容易就知道课文写了燕子的特点,燕子给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机。如教学《搭石》一课,初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孩子们怎

6、么也无法全面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忽然想起,在新课程四年级段备课会议中,主讲老师提到《搭石》一课的插图,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灵机一动,是啊,《搭石》中一幅简简单单清淡如山水画的插图,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多个文本要素,不就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片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吗?一试,效果真是不错!在孩子们兴趣盎然的观察中,仔细探究的发现中,争先恐后的的补充中,《搭石》第一小节的大意“尘埃落定”。反观孩子们,一个个小眼睛闪着亮光,扑红着脸,兴趣十足。二、细读品味,图文对照在细读环节中,许多老师也关注到文本插图的价值所在。但在操作中,或是将插图形式化地出现,或是将插图轻描淡写地“略读

7、”,插图收效甚微。如《桂林山水》一课中读了“水秀”后,教师出示一张张的图片供学生欣赏。教师问学生:“美吗?”“美!”就这样,图片又被搁置一旁了。这样的操作,真正落实图文并茂了吗?真正实现插图的价值了吗?只有图文对照,才能使课堂“图文并茂”。1.借图理解66孩子们受生活经历和年龄的限制,很多抽象的词语无法理解,或无法在脑中形成相应画面。这时,我们不用急着口沫乱飞,喋喋不休地解释,也不用赶着去电脑中找可用的图片或动画,看看文本的插图吧,它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如《颐和园》主要介绍了“长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