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

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

ID:40954825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统一”!“统一”?“统一”……——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 一、共识——“统一”!曾几何时,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孰轻孰重的问题,引发过激烈的争论。曾几何时,对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问题,进行过热烈地讨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疑,这种针砭时弊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犹如人的双目,缺一就会造成“视觉”上偏差;又如一张纸的两面,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体。第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

2、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绝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落实这一层面。语言文字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鲜活的文本之中,要使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真正有所理解,离不开对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感悟。第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不能自成体系,任何人文性的内容都孕育于以语言文字以载体的文本之中,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的教学来硬生生地以抽象的方式灌输人文性的内容。第三,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课程应有的功能。在《语

3、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说是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二、反思——“统一”?自古以来,“统一”就是个沉重的话题。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当,“统一”似乎显得比收复失地还要艰难。4当我们怀着欣欣然迈进语文课堂时,却发现了许多的飘飘然,不禁要问:工具何在?人文何在?统一,又如何在?案例1:苏教版第八册《乡戏》教学片断。师:出示:()带点土腔土腔,看戏的人()听得很过瘾。师:谁来填?生:应该填“尽管……还是……”。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吗?生:(抓头),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师:那谁能用“尽管……还是……”来说

4、一句话呢?生:尽管天气十分寒冷,王小明还是准时来到学样。师:对,这是多么可贵啊!我们要向王小明学习。谁来说说,学习他的什么呢?生:(一开始没人举手)不怕冷!师:我们都要向他的这种不怕冷的精神学习!师:谁再来用“尽管……还是……”说一句话?师:唱的人尽管唱得不好听,但是人们仍然听得很过瘾。说明看乡戏的人的什么呢?生:爱看乡戏!生:爱听乡戏。……案例2: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片断。师:读了3至5小节,你觉得徐悲鸿是个怎样的人呢?生:是个刻苦的人。生:他像骏马一样不知疲倦。生:为了画画,他不顾自己的吃穿。师:同学们说

5、得真好!徐悲鸿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生:为了学画,提高画画的水平。生:徐悲鸿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生:为了给中国人争气。生:……师:从徐悲鸿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生:……似乎,这两个片断既涉及了工具性,又涉及了人文性。但是,绝不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统一”。这两种做法都是片面地理解了语文的性质,将工具和人文截然分裂了。案例1将人文性转移了,离开了课文这一母体,忽视对文本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的体验;案例2将人文性从文本中机械地剥离开来,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变成了空洞的无病呻吟。看似课堂

6、气氛热闹,实则对于学生发展而言,既没有达到对“工具”的掌握与提高,也没有实现对“人文”的感触与熏陶。4语文的工具性昭示着语文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融合着人文性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也不是一般的人文性,它是附载在语文的工具性之上的。“皮之不附,毛将附焉”,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而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升华。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就会因失去了灵魂而淡然失色,黯然神伤。三、构建——“统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我们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呢?其一,我们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

7、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其二,我们不可置人文性的感悟于一边,忽视对文本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的体验。其三,我们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案例3:苏教版第六册《水上飞机》教学片断(执教:于永正)。师:所以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谁能把想的意思读出来?(生自读)师:我发现你们的表情不错,声音好像不

8、行。生:指名读。师:有意思,到前面来,摄影师给镜头!(生再读)师:好不好,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师:范读。生:自读,看谁超过于老师。师:好,真带劲。不要急于举手,要静下心来思考,该读的读,该想的想。下来要想小海鸥什么心情?怎么想的?请小朋友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生:自读。师:谁站起来读,响一点。生: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