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3992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感悟“感悟”之怪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悟“感悟”之怪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于是,“感悟”一词作为一个新兴的重要词汇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行其道。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动辄冠以“感悟”,“感悟”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代名词。在轰轰烈烈的“感悟风”的笼罩下,我们学生的感悟能力是否就真的大有长进了呢?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就真的突飞猛进了呢?笔者通过对多次的教研活动与探讨学习过程的观察,对现阶段语文课堂中的“感悟”现状与效果产生了质疑,现列举一二,愿与各同仁共议。现象一:教师会文模糊,学生
2、感悟粗浅文章都有其主旨,这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所在。作者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渗入自己的悲、欢、怒、喜、怨、叹……于是文章也就拥有了一颗跃动的“心”。读者读文章,便是在触摸“文心”,无异与作者促膝长谈,共叙人生。这便是“对话”,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巧妙预设。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内心”,教师首先应与文本亲密接触,把握文章的文眼与文脉,让自己的心跳与文章的“心跳”和谐共振!惟有教师与文中人物,文章作者同喜共悲,教师才能带着真情实感,付诸传情的语言诉说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感言,以自己的一腔激情,感染学生
3、的内心,让课堂激情飞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研讨中,我却发现往往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文本的感悟并不是太深,对文章主旨的领会,往往比较模糊,于是在对学生的教学引领中,势必导致他们的感悟体验也流于肤浅。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师:妈妈写的是一份怎样的账单呢?请同学们读读妈妈的账单,感悟一下,看看这份账单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请你做上记号。生:“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动了。因为妈妈在这十年里给了小彼得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妈妈却不要小彼得一芬尼。师:是呀!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十年里妈妈是怎样关怀小彼得的?生回答
4、。师请生读这句话。生:“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妈妈为了让小彼得吃好、喝好付出了多少艰辛,可是却不要小彼得一分钱,这是一个多伟大的母亲啊!生:“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这句话也非常感人。我想到了当小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是多么焦急,对小彼得是多么关心,可是她却不需要小彼得的回报。生:还有“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这句话也是一样。妈妈从来舍不得打他一下,骂他一句,对他关怀备至,做这做那,可是妈妈却不要小彼得一分钱。师:同学们感悟得多深哪!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来——师:这一句句话,汇成了一个词,那就是——生:母爱。学生顺利地领悟到
5、了“母爱”,教学也由此进入了尾声。是呀!母爱!本文正是为了突显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的确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可是我们再细细地品味品味,这文中的母爱仅仅在于母亲给了彼得十年幸福的生活、十年的吃喝、生病时的护理、一个慈爱的母亲而不求回报吗?文中写彼得详列了一份账单仅仅在于对比体现出母亲的无私付出吗?我们不难发现,这母爱还在于她通过这账单让儿子明白了做人不能够看到自己为别人付出了多少,还应该看到别人为自己付出了多少;还在于她通过这账单让儿子深深地领悟到了做人不能只求回报,而不懂得付出的人生哲理。这便是更深一层的母爱,不是只限于物质层面的关爱,更在于精神层面的关爱。我想这才是作者真正
6、要通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精髓所在。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前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的话,便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写这一份账单来更深一层地感悟到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对孩子的循循善诱,更深一层地体会到母爱的至真至纯!现象二:但求片面独特,忽视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诚然,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各自的生活环境,各自的人生感悟,于是也便会有各自的独特感悟。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更是有老师经常高喊“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我们应该正视的是:学生的人生见解是不成熟的,他们的理解往往比较片面,所以他们的感
7、悟也必然会有偏差、分歧。读者再多,感悟再独特,“哈姆雷特”终究还应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成了其他人。文章必有其价值取向问题,学生的感悟在这条取向线上左右稍有波动,我们可以允许,但一旦完全偏离了轨道便应该毫不留情地扭转过来,否则反而有碍于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发展。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教学《寒号鸟》一课时,碰到了难题:课堂教学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学了《寒号鸟》这篇课文后,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你们想对这两位朋友说些什么吗?”学生在一番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