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3314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论文: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打开语文课堂的另一扇窗——生态近年来,一个极为流行的词语浸润了我们生活的每个毛孔——生态。一读到这个词语,脑中很自然地浮现了与“生态”相关的意象:健康、美好、和谐……假如,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生态”化,那该是一种多么诱人的境界啊!这也是笔者梦寐追求的课堂。在一番探索和实践后,若有所获:一、以读为媒,构建健康语文课堂。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误区多多:要么阅读不再用脑思考,思想不再交锋,深度的思考和发现蜕化成浅层的感官享受;要么用理性挤占了学生幻想的空间,语文所特有的美好境界在现实意义面前,失去了童心童趣;要么忘“文”
2、生“义”,花样迭出,在“热热闹闹”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与文本语言擦肩而过。没有触及心灵的阅读是肤浅的阅读,是工具层面上的阅读。没有深层阅读的语文课堂,也是不健康的课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才是健康的阅读。读书就要读到学生的心坎上,读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这不仅需要教师善做文本与孩子见识的“红娘”,还要善把“外”的东西引向“内”来。只有教师的“真引导”,学生才能“真读书”。健康的语文课堂应追求一种无痕的效果。教师浓墨重彩的生硬要求,则使学生无遐想之余地。而“未曾着墨处”的空白,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却能读出
3、“满目山川”之叹。课例《小池塘》就充分体现“教学无痕”这一教学理念。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后,我让学生默读思考,完成填空:小池塘。生说:“小池塘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是课文第二节中写到的,学生“拿”得好。生说:“小池塘很美丽。”“小池塘很迷人。”好!“美丽、迷人”融进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及认识之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而又迷人的小池塘。听老师读课文,请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面画画,画自己心中的小池塘。” 我开始读课文。水的澄澈,水波的闪耀,白云的可爱,太阳的鲜红,月牙的宁静、星星的闪亮,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4、我喜欢这样的地方。我读进去了。学生慢慢睁开眼睛,仿佛还在回味。“请大家自己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景色,再好好读一读。”这样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体会出“美”,读出“美”来。通过品位细嚼,任由学生在语言之水中尽情扑腾,拍击划行,获取精神汁液。而后,我让学生拿起彩笔画一画小池塘。将阅读与美术结合,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化为形象图画,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5、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古人又云:“学贵于自得。”真正的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与灵魂的告白。学生只有静下心来,认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的体验去汇兑作者的经验,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作者的内心,才能感受到蛰伏的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获取精神享受。惟有达到如此的境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健康的。一、以情为径,构建美好语文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呢?以“兴情”感染学生。薛有庆在《新课程呼唤美的语文》一文中
6、所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语文所特有的诗意、情趣,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兴情”感染学生。如在教学《江南》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
7、:“ 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诗歌《江南》,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
8、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以“溶情”感化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送个盲婆婆的蝈蝈》这首诗中,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我”想到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