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2093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教学,何不来点“调味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论文品德教学,何不来点“调味品” 【内容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实例谈谈在品德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调味”品德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关键词】调味品心灵对话情境再现真情体验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先生
2、在某次演讲前做了个有意思的实验,用手按住公鸡的头,让它吃米,公鸡不从;再扒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公鸡就是不吃。陶先生松开手,公鸡活动一番便悠然自得地吃起米来。公鸡与学生学习有何相干?陶先生揭示了其中的道理:“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不是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公鸡吃米尚且不能硬灌,品德行为的培养形成更不可只凭教师的灌输就能形成。读了上面的故事,笔者不禁由“公鸡”想到了学生,由“喂鸡”想到了品德教学。在品德教学中,教
3、师若能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教学,恰如其分地为课堂加点“调味品”,让孩子在课堂上有种主动想“进食”的感觉,岂不是让品德教学更为水到渠成吗?不久前,笔者执教了一节教研课《父母——我特别的朋友》,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有皇帝般的待遇,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养成了安于享受、缺乏感动的陋习,他们的性格比“公鸡”还要倔。为此,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调味品”,把“调味剂”带进课堂,融入教学,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孩子们在心灵对话中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填平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鸿沟,
4、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感情的执着,心灵的涤荡和洗礼,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品德教师的我们,如何借助“调味品”为孩子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让品德教学更为“水到渠成”,让孩子由反感的“喂食”转变为自觉的“进食”呢?现试以《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具体做法。心灵对话——请你靠近我的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心灵的深处。——陶行知世界著名教育家保罗·弗德5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交往活动。课堂真正的对话应是心灵的感应,是生命的互动
5、,是心灵彼此敞开、彼此接纳,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营造品德课堂的对话氛围,创设积极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能使对话本身不仅具有极强的情趣性,而且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把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推向高潮。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情感单纯,体验肤浅,他们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任性、对立、自负以及以自我为中心源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但他们的情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从肤浅到深刻,从冲动到稳定,从他人提醒到自我控制的过程中,这其中老师对他们的引导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像朋友一样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就必须拨动孩子心
6、灵的琴弦,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导孩子走近父母的内心世界,与父母进行一番敞开心扉的心灵对话,增进彼此的认识与了解。教材中有道“小测试”,要求孩子们评价自己对父母的兴趣爱好等7个方面的了解程度,分别用A(很清楚)、B(不太清楚)、C(不清楚)表示。这样的测试课堂上难以评价孩子们的测试结果。想到某电视节目中有个环节大概叫“心心相印”,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采用这种形式,课前把测试题改动了一下:你知道吗?1、父母的兴趣爱好;2、父母的身体状况;3、父母近期的工作情况;4、父母的困难和烦恼;5、父母对你的真正期望是
7、;6、你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约;7、最近一次你与父亲(或母亲)产生意见分歧的事是;当时父亲(或母亲)的想法是;接着我联系了三位家长,让他们根据上述内容一一对应写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并将邮件发送给我。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小测试,发现学生基本上都会答,“看来大家对自己的父母都还挺了解的。”大部分学生则自信满满地回答:“那当然啦!”于是我有意请了那三名学生让他们说说,并问:“如果这作为一份答卷交给你们的父母改,你认为能得几分?”“90分以上没问题!”“是吗?那现在就来
8、看看吧!”在学生惊讶的神情中,我随即打开邮箱中一位家长的邮件,教室里孩子们叽叽喳喳议论着:“60分”、“顶多50分呢”,有个胆大的学生喊道:“何云聪你也太不了解你的父母了。”那位孩子马上脸红了。我不语,看了孩子们一眼,接着打开了第二位家长的邮件——教室里声音低了许多分贝,只有几个孩子在窃窃私语,有的则低头看自己的答题。我看在眼里,问道:“我这里还有一份邮件,要看吗?”——沉默。第三位学生低声恳求:“老师,可以不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