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

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

ID:40911210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0

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_第1页
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_第2页
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_第3页
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_第4页
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攻坚克难的重大课题。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从根本上摒弃应试教育弊端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涉及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也涉及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不仅引起语文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等理念的转变,也引起语文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我们真诚地呼唤高中语文课改成功推进、顺利实施,也由衷地期盼高中语文课改能为高中语文

2、教学注入新理念,促进新发展,带来新气象,从而以期对学生的传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思维模式进行跨越式的革命改造。同时我们更应前瞻性地分析高中语文课改中出现有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以求对语文课改中出现的各类矛盾进行冷静的思考,辨证的认识和妥善的处理。笔者试从高中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以及对策这两个方面粗陈一见。一、困惑大多集中在“新旧理念如何协调、新旧教材如何衔接,新旧模式如何更替,新旧评价如何过渡”这四个问题上。1、新旧理念的协调问题“新”不是赶时髦。对于旧的教育理念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中有糟粕有精华。已过时的、陈腐的教育理念,

3、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是糟粕;未过时的、依然新鲜的古代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是精华。人们说的新的教育理念自然也包括自古以来一切科学的教育理念。新的理念不是凭空而来的,有一个传承的过程,有一个批判继承发展的过程,是优秀的古代传统和先进的现代理念的有机结合。例如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观,例如启发式教育方法,古已有之,至今仍闪烁着科学的光芒。《礼记·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就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有从而怨之。”前者的教育效果,也是现在许多教育改革家孜孜追求的。面对

4、新课程,我们思考的问题有“旧”课程的局限在哪里?“旧”课程是否一无可取?如何把“旧”课程中的有益成分拿来为新课程所用?2、新旧教材的衔接问题长期以来,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组成一个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较为集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新课标表现出鲜明的人性化倾向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少了以前骨肉割裂的对应,规定每个科目由若干模块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教学主要是以一个个专题为主,这就和过去的知识体系教学有了冲突。文体教学还要不要重视?知识结构还要不要一一落实?该如何落实?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

5、学生就很难掌握。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新教材有,旧教材也有,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教学实践的尺度,才能既不偏不离新教材理念,又让学生食髓知味?否则,就难免让人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再者,由于近几年各地教材频繁变动,从试验本、试验修订本到审定本,往往教师对一套教材还没有完全了解,教材又换了。因此,教师们对新教材缺少整体的把握,特别是对教材的整体编排意图、结构、内容、要求等了解不够。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随意处理,训练不能构成一定的体系。3、新旧模式的更替问题一谈及传统教学便以为全是糟粕,在改革的时候将传统教学中合理的部分和精粹

6、都一并扬弃了,课改仿佛来自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割裂历史的观点也是有害的,因为改革是在过去基础上的兴利除弊,如果割裂历史。课改也就失去了改的必要。片面理解课标对学生主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忽视内容需要,片面追求形式的新颖,为活动而活动,为启发而启发,其结果是本末倒置。在许多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追求某种理念而生造教学过程中的主线、次线、明线、暗线,并进一步提出“以活动为明线,以知识为暗线”的结构形式。可以设想,一个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一旦被某种形式固定下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在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量地存在不将求

7、讨论价值、不考虑讨论方式,不预留讨论时间的“讨论”。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没有以正确的哲学思想来指导课改实践,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没有正确把握好学科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新旧评价的过渡问题高考与课程改革最后的落实问题、评价问题如何解决,这也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家都困惑,新课程中的新东西高考到底能否呈现?如何呈现?呈现多少?比如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占15个学分,需要200多个课时,这相当于一门主要课程一学期所需要的学时,可见在新课程中所占的分量,这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

8、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的意图,但是通过高考来呈现却很难。一旦高考无法体现,最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就是新课改名存实亡。新课改不论怎样改,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中小学教育,其应试性在某种意义上始终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再有,单一的对学生成绩及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又使教师们对课改感到很茫然。例如上级主管部门对一所学校的评价首先得看教学质量高不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