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87883
大小:18.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9
《资本论视角探讨供给侧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但是习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供给能力决定一国的竞争力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了当时最完整最科学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其中虽然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马克思论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特征,提出了包括商品、价值、价格、货币、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通货
2、流通规律、节约时间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基本范畴和普遍规律在内的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商品经济一般原理。由此可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一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如果一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提高了,即使国内需求没有扩大,也会保持经济增长,因为供给能力提高的企业和个人会开拓外需市场,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反之,如果一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没有提高,即使国内需求扩大了,也不一定带来经济增长,因为在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扩大了的内需市场很可能会被国外的企业龙头所占领。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
3、下,主要不是内需,而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供给能力,才是决定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内需不足可以开拓外需,外需总量一般不存在不足,只存在国内供给竞争力不够和供给适销不对路。若某种产品出现外需不足,则证明这种产品必须尽快淘汰。生产能力过剩,不能归咎于需求不足,而应归咎于生产能力没有适应新的市场需要和对结构变化的不适应。供给与需求互相依存,但国内有效需求最终决定于各主题的供给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碰到经济问题时,更多的是到西方经济学中找方法,更多的是运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
4、方法来分析中国经济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又有学者主张更应该借鉴“里根经济学”即供给学派的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采用供给分析和供给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在扩大内需中主要采取了通过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政府的投资需求、通过提高工资或收入增加个人的消费需求等措施,所有这些措施确实是直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有效措施,但企业和个人有效需求的扩大最终是由其供给能力决定的。虽然需求对供给有重大影响,但各种主体的各种有效需求都取决于其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而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取决于其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其生产
5、率,生产率又取决于其供给能力。但是,如今我国的一个主要情况是,有效需求很高,但与之匹配的供给能力却严重错失,一部分供给能力明显溢出,而另一部分供给能力却存在较大缺乏。因此,为了清除这种资源错配导致的经济结构失衡,既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修正供给侧。对供给侧的重新梳理是势在必行的。现行的资源错配一方面在于计划经济的延迟性,一方面在于人民需求的日新月异,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们却注意到中国居民在国外疯狂扫货,伴随着的是国内需求拾级而下,国际航班的高速增长,伴随的是国内航空的踱步不前。这代表这我们需要应对我们的新的需要来对供
6、给侧进行改动,针对现在的中国经济情况,我们很容易就梳理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目标。首先是土地价格的溢出导致企业成本的飞速增长,导致实体经济收益与地皮交易利润形成显著的差异,或者说,我们在10亩地上兴建生产线做制造业,期间产生一系列建造费用、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员费用,最后在稳定后盈利,在我过往的印象中,一家小型的锂类生产厂家,盈利能力年均不过千万左右,而在过往的房地产经济中,平均成本在1000元1平米,二线城市的售价平均约为8000元1平方米,除开其他费用,每平方米至少利润在3000元。所以房地产经济的失常导致土地价格的溢
7、出,而实体经济却要受缚于土地价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产业因为对土地负担过重,导致自身缺乏盈利能力,进而导致恶性循环,缺乏科研能力,生产力较社会平均生产力持续下降,最终,资金流断裂,企业破产,资产清算,社会资产流失,就业岗位减少,但导致这个原因的不是需求的缺乏,而是土地负担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最终破坏了国家经济。所以,供给侧改革第一就是要降低土地价格对企业造成的负担,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国家具体采取措施与否,或是什么措施,暂且不谈,但是降低土地价格势必对庞大的利益集团造成影响,所以选择并不是很多,一方面就是新的工业园
8、区,新的土地,新的价格,来对企业优惠,一方面,助推新经济产业,如虚拟经济等对土地需求量较低的产业,避免与利益集团的冲突,或是对旧土地进行整改,划出新土地。但是无论是如,对房地产经济和土地的价格整顿势在必行,否则将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带来具体的破坏,针对这一点,我不妨回顾一下香港回归前,港英政府采取的措施。1984年,香港确定回归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