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87212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9
《诗歌的阅读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形象(意象——意境)声韵节奏诗歌鉴赏诗歌的特性:意蕴(感情思想)语言诗歌的阅读鉴赏:1、理解语言①字词的含义②字词运用之妙——理解内容和写法2、内容(感情、思想):知人论世;题目;注释;点睛之笔;形象;背景知识(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类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3、写法:如何突出中心(铺垫,衬托,起承转合;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如何处理情景关系(1、情景分写;情景交融;2、选取的意象,构成的意境);如何含蓄深沉(象征;比喻,拟人,拟物,借代)4、风格:①语言简约-繁丰;刚健-柔婉;平淡-绚烂;谨严-疏放②思想感情——写法——语言的“三位一体”雄浑旷
2、远豪放劲健冲淡疏野纤浓绮丽自然清新清奇空灵典雅古朴悲慨感伤超逸朦胧一、考点解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很多。一是修辞。从消极修辞角度说,有炼字、炼句;从积极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对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二是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下面还可以分类。如描写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动作描
3、写、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从描写角度分类,可以分为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分为通过描写(景物人物)、叙事、状物、议论来抒发感情。三是章法结构:1、起、承、转、合。(开头破题,展开或者承接或者转折,结尾。)2、过渡、伏笔、照应。顺序;线索;3、并列、递进、对比式结构;四是艺术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对比、象征、虚实相生(情景;正侧;)、想象、夸张、变形、用典;赋、比、兴等。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看,有借描写景物来抒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二、鉴赏示例例1(诗见《贾生》): 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
4、要艺术手法。这首诗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如对照(问与不问的对照)、细节描写等,而从全诗来看,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欲扬先抑。诗歌开头写孝文帝“求贤”的地点和行为,贾生“无伦”的才干,谈话的时间“夜半”和孝文帝虚心垂询时“前席”的神态;像是在极力地表现孝文帝求贤若渴的美德,而最后却点明了垂询的内容,原来不是在问治国安邦之策,而是在问鬼神、怎样长生不老等荒诞不经的事情。作者运用这个手法是为了讽刺孝文帝的(对象),是为了讽刺他只知自己而心无百姓的荒诞的(情理)。从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来看,前几句围绕‘: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而结尾却陡然下落,点明“求贤”的真正厉
5、咽,可谓“抬得高,摔得响”(妙处)。因此,可以说,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对孝文帝(对象)只知自己心无百姓的贬抑(情理)更为有力,加大了讽刺的力量(妙处)。 例2(诗见《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简评这首诗所用的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因高考不考名词术语,所以考表达作用就成了考试的重点。对于此题来说,应先找到对比之处及作者的表达对象,根据这个表达对象分析这处对比所表现的情理;然后设想不这样对比,对表现情理来讲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从抒情或说理的角度看,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区别),最后组织答案。本诗进行对比的地方有两处: ①袁拾遗身为“才子”,理当被朝廷
6、重用,然而他却被贬他乡,沦为“流人”,其出入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作者此处对比的表达对象及表现的情理。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困难: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示了对当时“才人”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倘若不用对比,如改为“洛阳访朋友,江岭作流人”,就不能表现出当时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不能反映出作者心中强烈的不平。②袁拾遗被流放之江岭梅花开放很早(“梅花早”),那种风景应当是非常美的,而作者却这样进行了对比:梅花早放的南方虽美,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国。这种认识其实很好理解,“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月是故
7、乡明”。他乡虽好,热土难离。作者此处的表达对象应是自己的朋友,表现的是对朋友的挂念。如不对比,改为“闻说梅花早,也如北地春”,表现出的则是对朋友的劝慰,反映不出感情的深挚;再从结构上来讲,这样写显得文势较平,没有波澜。综合以上的分析,注意到对象、情理、妙处三个思考的角度,答案可以这样表述: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当时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强烈地反映出作者心中的不平,增强了文章的波澜,更见对朋友的挂念之情的深挚。三、方法指津一、了解古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以下为修辞手法●比喻 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
8、,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