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教材(修)

补充教材(修)

ID:40886171

大小:885.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8-09

补充教材(修)_第1页
补充教材(修)_第2页
补充教材(修)_第3页
补充教材(修)_第4页
补充教材(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补充教材(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酸碱平衡学习指导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2、掌握水溶液中的酸碱质子转移平衡及相关计算。3、掌握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方法、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第一节电解质溶液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导电,非电解质大多数是以非极性或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不易离解成离子,所以不导电。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离解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导电能力很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其余都是以分子形式存在

2、的,因此,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第二节酸碱理论人们对酸碱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最初人们局限于从性质上区分酸碱,酸能使石蕊变红,有酸味;而碱能使石蕊变蓝,有涩味。当酸碱相混合时,性质消失。化学反应很多属于酸碱反应,掌握酸碱反应的实质与规律,研究酸碱理论,是研究化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2-1酸碱离解理论阿伦尼乌斯在离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酸碱理论:“酸、碱是一种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会离解,能离解出氢离子的物质是酸;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是碱”。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H+和OH-反应生成H2O。各种酸碱的离解度可以大不相

3、同,有的达到90%以上,有的只有1%,于是就有强酸和弱酸、强碱和弱碱之分。强酸和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弱酸和弱碱则部分离解。阿伦尼乌斯还指出,多元酸和多元碱在水溶液中分步离解,能离解出多个氢离子的酸是多元酸;能离解出多个氢氧根离子的碱是多元碱,它们在离解时都是分几步进行的。习惯上把酸碱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上述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HCl离解出的H+与NaOH离解出的OH-作用生成难离解的H2O的反应。酸碱离解理论从物质的化学组成上揭示了酸碱的本质。但是,

4、它把酸碱反应只限于在水溶液中进行,按离解理论,离开了水溶液就没有酸碱反应。事实上,有许多酸碱反应是在非水溶液或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的,例如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酸碱离解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解决这个难题的是丹麦J.N.布仑斯惕和英国T.M.劳里,他们于1923年提出酸碱质子理论。2-2酸碱质子理论1.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这样酸又叫质子酸,碱又叫质子碱。例如:HCl、和都能够释放出质子,它们都是质子酸;、和都能够接受质子,它们都是质子碱。H2O既

5、可以作为分子酸释放出质子也可以作为分子碱接受质子,它是酸碱两性物质,如等都是酸碱两性物质。2.酸碱共轭关系酸释放出一个质子后生成相应的碱,而碱接受一个质子后生成相应的酸;酸和碱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共轭关系:。处于上述关系中的一对酸和碱,互称为共轭酸碱对。例如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列举的四个离解方程式中,右边的碱是左边酸的共轭碱,左边的酸是右边碱的共轭酸,即HCl和、和H2O、H2O和和都是共轭酸碱。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是质子转移的反应。例如HAc在水中的离解:给出一个质子后,得到其共轭碱,而接受一个质子后生成其共轭酸,该反

6、应是由两个酸碱半反应组成,每一个酸碱半反应就有一对共轭酸碱对。判断反应向何方进行,原则上是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反应,生成较弱的酸和较弱的碱。3.酸、碱的相对强弱酸碱的相对强弱首先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同时也受溶剂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例如NH3以水做溶剂时是弱碱,以冰醋酸做溶剂时,NH3的碱性大大增强。这是因为冰醋酸供给质子的能力大于H2O,即NH3在冰醋酸中容易接受质子。根据质子理论,酸释放质子的能力越强,其酸性越强;碱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其碱性越强。酸性强的质子酸释放出质子后,其对应的质子碱接受质子的能力就相对的较弱,也就是说,强酸对应

7、的共轭碱为弱碱;强碱对应的共轭酸为弱酸。常见的共轭酸碱对:共轭酸碱共轭酸碱HCl——Cl-HAc——Ac-NH4+——NH3H20——OH- 不难看出,酸碱质子理论较电离理论概念具有更广泛的含义:第一,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第二,在电离理论中,“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而按酸碱质子理论,它可以表现为酸(如NH4CL等),也可以表现为碱(如NaAC、Na2CO3等),或是两性物质(如NaHCO3、NH4AC等);第三,酸碱质子理论不仅适用于水溶液,也适用于非水溶液,扩大了酸碱范围。同时,由于酸碱质子理论统一在得失质

8、子的基础上,不仅严谨,而且简洁规范,所以目前分析化学一般都采用质子理论来处理酸碱平衡。第三节水的离解平衡3-1水的离解平衡前面我们学习到,水是一种酸碱两性物质,既能释放质子也能接受质子。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微弱地离解(即弱电解质),形成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