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55456
大小:272.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10-23
《原住民音乐补充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原住民音樂補充教材原住民音樂課程補充教材傳統歌謠樂譜目錄一、各族概說與分佈-地理分佈-人口遷動p3二、各族傳統文化-社會結構-社會組織p20三、各族傳說發祥地p36四、各族傳統文化-飲食文化p46各族概說與分佈-地理分佈-人口遷動阿美族阿美族部落在十七世紀以前,主要分佈在 1.花蓮市與其周圍一帶。(圖1) 2.光復、瑞穗鄉。 3.秀姑巒溪下游及出海口等處。十七世紀後,由於其他族群的入侵壓力,逐漸往東南海岸發展。十九世紀前期,漢人往東部拓墾,使得阿美族的部落區域又再次縮小。十九世紀後期,因加禮宛
2、、七腳川事件,使得沙奇萊亞群與七腳川人往木瓜溪以南的東台縱谷區及東海岸移動。另外,馬太鞍系則往鳳林移動,由花蓮太巴塱、高藥、拔仔、加納納移往秀姑巒溪附近一帶。這些移動一直到台灣光復初期,更由於部落的拓展,部落數也跟著增加泰雅族關於泰雅族的人口遷動,可以從兩方面來看,首先是泰雅族的發源傳說,它與方言群的的分佈密切相關。其次由於直至日治時期,泰雅族人口的流動都仍在發生,因此有非常完整的田野學術調查記錄。從語言學上來看,泰雅族分為兩大亞族,又可以分為三大語群系統,別是泰雅亞族下的賽考列克群、澤敖列群與賽德
3、克亞族。這三個語群的人群,不僅在語言上存在差異,同時也存在著發源地傳說上的差距,而他們居住的區域,又與發源傳說地存在著密切的地緣關係。其中賽考列克群的發源傳說是今仁愛鄉發祥村的Pinspukan,澤敖列族群的發源地是大霸尖山,賽德克族群的發源地是白石山牡丹岩。無論是從發源神話或是近代的文獻資料來看,分布在台灣各地的泰雅族人,與他們的傳說發源地,都存在一個相對應的遷徙過程。例如賽德克語系的發源傳說是南投的白石山,廖守臣先生便在所著的〈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移與分布〉(1977,1978)一文中,詳細
4、陳述了東部太魯閣人從西部仁愛鄉越過中央山脈向東發展的過程,以及部落的設立與分佈。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發源傳說是以神話傳說的形態傳留,但是它確實與泰雅族三個語群最初的擴散地域是相關的。布農族是台灣原住民中最具擴展力的民族,這一方面是因為山田燒墾經濟型態所致,另一方面與布農族的社會文化特性有關。以下,我們將簡述布農族人的遷徙過程,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為布農族自行擴展與遷徙、第二部分為日本集團移住政策下的遷移。 布農人目前主要分佈於南投縣的仁愛、信義兩鄉,花蓮縣的卓溪、萬榮兩鄉,台東縣的延平、海端兩鄉
5、,以及高雄縣的三民及桃源兩鄉。其人口數一直是台灣原住民族中第四者,但分佈面積則僅次於泰雅人而居第二。就遷移而言,布農人是原住民族中,人口移動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強的一族。移川子之藏(1935)等人所著「高砂族系統所屬?研究」一書中,根據族人的口傳,布農人最早的根據地在西部山腳的lamongan,其位置可能在濁水溪南岸的社寮或在名間一帶,據說是長有許多檳榔樹的地方。後來可能因為平埔族與漢族的壓迫而自平地進入高山。遷徙的可能路線有三條:1.由lamongan往巒大社或hosiku社,即通過濁水溪附近(巒、
6、丹、卓社群口傳)2.由lamongan通過日月潭之北到埔里社附近,然後到達卓社,再到達asangdaingan(郡社群的口傳)3.由lamongan沿著濁水溪沿岸到達卓社,再到達asangdaingan(郡社群的口傳) 布農族人為什麼有這麼強烈的擴張性,以往的主要解釋是布農人為尋求新的獵場所致。但實際上,也與布農人聚落本身之不斷分裂而使得部分成員外出另覓地,新建聚落的結構性內在動力有關,更與山田燒墾民族不斷遷移以尋求新地開墾有關(葉家寧2002)。布農人的六個社群其主要原始住地,均分佈於今日南投縣的
7、仁愛鄉與信義鄉地區。在這之前,有些零散的資料與傳說顯示布農人曾在西部平原居住,後因漢族的壓迫以及台中平原諸平埔族鬥爭結果而被迫退居山地(移川子之藏等1935:71;Mabuchi1951:38.39)。而南投縣境地區雖是布農人的主要原始住地,但在十八世紀初又由此地區向東移至花蓮縣的卓溪、萬榮地區,後又向南移至台東縣的延平、海端。另外一支主要遷移路線是沿中央山脈南移至今高雄縣的三民、桃源及台東縣的海端山地。而晚至日據末期,由於南投縣仁愛鄉及信義鄉北部地區的聚落,已呈人口過多,北進又被泰雅人所阻斷,因此
8、,這地區的人,一部分為日本政府強迫遷移至信義鄉南部的陳友蘭溪流域。由此可知當今布農人地區,由其移動過程可區分為三類地區。一是已呈人口過多而向外遷出的原始住地,主要是指南投縣仁愛鄉以及信義鄉的濁水溪與卡社溪流域。其次是被移入地區,同時又是進一步移出地區,如南投信義鄉陳友蘭溪流域,東部花蓮縣的卓溪、萬榮以及台東縣的延平等地。第三是被移入的新殖民地地區,如高雄縣的三民、桃源,以及台東縣海端鄉的山區。三者在聚落型態上有明顯的不同(黃應貴1992:1-2)。黃應貴對於布農族族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