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天时不如地利》(语文长春九上)

【教学设计】《天时不如地利》(语文长春九上)

ID:40870179

大小:1.19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教学设计】《天时不如地利》(语文长春九上)_第1页
【教学设计】《天时不如地利》(语文长春九上)_第2页
【教学设计】《天时不如地利》(语文长春九上)_第3页
【教学设计】《天时不如地利》(语文长春九上)_第4页
【教学设计】《天时不如地利》(语文长春九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天时不如地利》(语文长春九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天时不如地利》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育华学校付老师教材分析:《天时不如地利》本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品味语

2、言,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课前准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出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2.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

3、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3.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4.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

4、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5.齐读题目---天时不如地利【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录音,圈出本课生字词。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3.正音。要求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郭(guō)  粟(sù)  亲戚(qīng  qi)4.听读课文,注意读出语句的停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5.小组讨论,疏通

5、文意。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同意强调,内容如下:(1)通假字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去之(去,离开。今义:往,到)池非不深(护城河。今指水塘)(3)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以天下之所顺(用)三里之城(的)环而攻之(代词)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4)词类活用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6、内部团结。)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采用四面保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力争结合课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三、诵读课文,合作探究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l~4句)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第一层(1句):总论。摆出观点,提挚全文。第二层(2~3句):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层(4句):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二部分(5~9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2.本文的中心论

7、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3.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攻而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