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灌浆方案

张拉,灌浆方案

ID:40837011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8

张拉,灌浆方案_第1页
张拉,灌浆方案_第2页
张拉,灌浆方案_第3页
张拉,灌浆方案_第4页
张拉,灌浆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拉,灌浆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安市科技四路(丈八北路~西三环)桥涵工程箱梁钢绞线张拉、压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西安市科技四路(丈八北路~西三环)桥涵工程桥梁工程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箱梁预制斜长为39.918m、高度2m、中梁顶宽2.4m、边梁顶宽2.93m底宽1m。共计10片梁,每片梁各2×6束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GB/T5224-2003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单根钢绞线直径Φs=15.20mm、钢绞线面积A=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孔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并掺膨胀剂、阻锈剂,膨胀率符合小于10%的规范要求。

2、压浆采用真空辅助灌浆技术。二、总体方案:梁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混凝土养护龄期冬季≥10天,其余季节≥7天。进行张拉预应力钢束,钢束张拉采用伸长值与张拉力双控。张拉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及时压浆封锚。回油自锁锚固,测总回缩量,数据复核补油至σcon,侧伸长值,校核伸长值σcon(持荷10min)0.2σcon作伸长值标记开始张拉安装千斤顶锚具安装穿束管道清理施工准备三、.预应力张拉工艺及操作要点1、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7图1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图2、预应力体系张拉:预应力张拉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单束双端对称张拉、应力与伸长值双控法施工工艺,张拉操作。3.张拉前的准备工作3.1

3、、张拉机具及仪表选用及校验:预应力机具及仪表(压力表精度应>1.5级)应由专人管理及使用,应定期维护和检验。(1)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使用。(2)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并定期检查。(3)千斤顶为穿心式,额定张拉吨位为张拉力的1.2-1.5倍。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标定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a.预应力机械长期不使用或使用期限超过6个月或200次;b.油表不回零,或严重漏油c.主要部件损伤,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d.延伸量出现系统性偏差3.2.回归方程式压力表和油泵经过标定后,

4、根据试验报告上线性回归方程式,进行计算。双控以表的读数为主,伸长量检核3.3人员准备:张拉作业人员必须具有预应力施工知识且施工经验丰富,经过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注意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包括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操作设备的安全及结构物本身的安全。确保操作正确,杜绝违规操作。3.4设备准备: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对千斤顶、油泵、压力表进行配套标定。3.5安全措施的准备:必须在千斤顶前端2m处架设牢固可靠的挡板,挡板强度,尺寸要符合安全规定。操作人员必须在千斤顶侧边,挡板与千斤顶间严禁站人,防止夹片弹出伤人。施工现场必须有确保全体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预防措施。3.6预

5、应力钢筋的张拉是保证预制梁质量的关键工序,浇筑砼标准养生7天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方可进行张拉。强度的检验必须是同批次、同期、同养生条件混凝土试块的强度。74、张拉工艺:(1)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S5224-2003)规定,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2(0.75fpk)=1339.2(1395)Mpa(边、中梁)。其中N1、N2、N3、N4号钢束为1395Kpa,N5、N6号钢束为1339.2Kpa.钢束采用两端对

6、称张拉。(2)预应力张拉顺序张拉顺序为N4、N2、N3、N5、N6、N1号钢束,(3)张拉控制a.应力控制: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最大张拉控制力。张拉到100%应力持续荷载2min时观察油表指针,荷载是否稳定,不能稳定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才能继续作业。b.伸长量控制: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到设计值时,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控制在±6%以内。实际伸长量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的影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应以张拉时的伸长值进行校核。在张拉过程中要注意梁体特别是顶腹板砼的变化,必要时,派专人进行

7、观测。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张拉,并查明原因,以便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4)张拉程序:a.张拉程序按要求进行,其张拉程序为:钢绞线采用:低松弛力筋:0→0.15σcon(荷载5分钟)→1.0σcon(持荷10min)→1.0(锚固)。b.理论伸长值计算:本工程设计引申量为:N1、N2号钢束为13.9cm,N3、N4号钢束为13.8cm,N5号钢束为13.2cm、N6号钢束为13.3cm。c.实测伸长值:在初始张拉力15%σcon状态下作出标记,钢绞线张拉20%σcon作为初应力,初应力伸长值采用理论推算伸长值,15%σc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