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20631
大小:46.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8
《大足历史沿革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地理学班级:历史101班学生:许欣学号:1005010090重庆市大足区历史沿革(一)总括今大足县境域,秦以前属巴国,秦属巴郡,汗属益州巴郡(巴西郡)垫江县(今合川)。“当秦汉不为汤沐,在春秋匪附庸。”(《舆地纪胜》)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为梁州(荆州、益州、楚州)巴郡垫江县、宕渠县(今合川)、合江垫江郡石镜县(今合川)地。北周时期,今县境东北部为合州垫江郡石镜县地(今合川),西南部为普安郡永康县地(今安岳),隋代东北部为涪州石镜县地,西南部为资阳郡隆康县地(今安岳)。初唐东北部先后为合州石镜县、铜梁县、巴川县地
2、,西南部为普州隆康县地。昌州自唐大历十年(775)年治静南(今大足县境),自景福元年至元初治大足,大足成为昌州首县近400年。晚唐曾一度成为统辖昌普渝合四州的都督府治地。南宋曾为潼川府路转运司驻地。大足自唐乾元元年(785)建县,至1985年计1227年。在建县后不久及元初有两次省并,共约80年,实存县制1147年。在清初实行并县管理期间,曾由荣昌知县代摄63年,县制仍存。大足县名从来无变,由古及今亦未见有同名之县,其县名由来旧载不一,《太平寰宇记》有详细的记载:“县以界内大足川为名,大足川及境内有赖溪河也”,故称为大足,
3、《蜀中广记》:“取丰足之义,或云县之宝顶有巨人迹”。所谓宝顶山“巨人迹”是指圣寿山门前水池底之大脚印,长1.8米,宽1.1米,此为佛教徒顶礼膜拜之“佛祖迹”,与大佛湾涅槃图为一组造像。但是我国现存古代佛祖迹石五处,其他四处的建造更早于宋代而建大足宝顶,而大足建县于中唐,所以县名似乎不可能由“巨人迹”而来。考大足县名当由“大足川”而来,《元丰九域志》:“大足县有斗牛山,大足川”,大足川已成为大足县山水地貌特征之一,大足川即今濑溪河,为县境最大河流,《元和郡县志》铜梁县条下有长安四年(704)“大足川侨户幅凑”之载,至于“大足
4、川”之名,显然有大丰大足之义,大足县城所在,古有“虎头大足坝”之称,亦为同义。大足基层政区,宋明均为乡里,清代宣统前只设里甲,不设乡,有别于他处,大足县域,自建县直晚唐,约相当于东北半县,景福元年静南县入,方辖今西南半县。《舆地纪胜》:“县旧治在虎头大足坝,徙今治”。即大足县初治,从地理考察,或即今西门外二里出俗称“镇子上”。此处至解放初犹呈小街模样。濑溪河从南而过,两岸坝地肥沃,北承龙岗山,东西有青龙、白虎二峰耸立,明代习称五云镇。可见宋前即是一出场镇,离城如此之近,如若未曾设过县治,似不可能成为一出场镇。又:“北山,在
5、城北二里,唐昌州刺史韦靖置城于此。”《元和郡县志》:大足县“东临赤水,西枕荣山。”表明元和年间,县治已东迁至今址。景福元年昌州刺史韦君靖为观时变在北山建永昌寨,迁州县至于寨中。《太平寰宇记》:“今理在河楼湍,东临赤水”,《舆地纪胜》有“城北河楼湍”,可知河楼湍接近县城。宋代大足13镇有“大足”“河楼滩”二镇,大足镇显然是县城即今龙岗镇西部,河楼滩当然是今龙岗镇东部亦即原东关所在。湍、滩义近,河楼湍即河楼滩。元末复置大足,县治设于今址,历明、清、民国至今无变。唯民国29年躲避日空袭,曾迁县署于西门外西禅寺,33年迁回原地。明
6、万历间张佳胤《大足县志序》:“志中议欲富贵溪故治。”(二)中晚唐、前后属“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王朝竭力加强地方统治,改郡为州,增置州县,分剑南道为西川、东川两道,乾元元年大足建县时间有乾元元年和二年之说,《元和郡县制,剑南道下》(卷第三十三)注165道:王象之曰,元年奏置,二年建州,甚得事实,今从乾元元年。唐肃宗采纳左拾遗李鼎祚李鼎祚,资州人,明皇幸蜀时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见《舆地纪胜》,李主张对少数民族加强统治,昌州之置与此有关。奏议,左拾遗李鼎祚向朝廷提出奏请,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
7、昌州”(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次年正月,唐肃宗李亨接受奏请,正式批准从泸州、普州、渝州、合州、荣州、资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的认定)划出部分地“分置昌州”,同时分置昌元、静南、大足三县,隶昌州(见《旧唐书》《新唐书》中的《地理志》),双桥境域属静南县,颁令设置大足县与昌州同置。正如《新唐书地理志》记录的“昌州析资普泸合四州地,置大足县合州巴川县地”,“乾元二年舆昌州同置”,标志大足建县,正式成为了一个封建帝国统治的基本行政单位。大足县,析合州巴川县(今铜梁县)置,隶剑南道东川道昌州,广德元年(763)废东川道,昌州改
8、隶剑南西川,大历元年(766)复置东川,隶属复故。到了大历六年(771),州治毁于兵火,“为狂贼张朝等所焚”,州县俱废,其地各还故属(见《旧唐书地理志》“资州乾元二年分置昌寻废也”),大历十年(775年),西川节度使崔宁以“镇狎夷獠”奏请州县俱复,州移治静南(今大足西南境),于是年五月复置原州、县,仍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