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和体温(V)

能量代谢和体温(V)

ID:40791633

大小:839.1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8-07

能量代谢和体温(V)_第1页
能量代谢和体温(V)_第2页
能量代谢和体温(V)_第3页
能量代谢和体温(V)_第4页
能量代谢和体温(V)_第5页
资源描述:

《能量代谢和体温(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energymetabolismandbodytemperature)董俊生理教研室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来源糖(50%-70%):供能葡萄糖(80%)有氧氧化无氧酵解CO2+H2O+能量(主)乳酸+能量脂肪(30%):储能和供能蛋白质:合成新的蛋白质利用ATP:直接供能物质能量代谢的测定能量代谢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测定原理:食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机械功相关概念:食物的热价(thermalequ

2、ivalentoffood)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equivalentofoxygen)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2所产生的热量。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RQ)单位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非蛋白呼吸商(NPRQ)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产热量物理热价17.239.823.4(kJ/g)生物热价17.239.818.0氧热价(kJ/L)21.119.618.9耗氧量(L/g)0.832.030.95CO2产生量(L/g)0.831.430.76呼吸商(R

3、Q)1.000.710.80表1三大营养物质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肌肉活动(最明显)精神活动(精神紧张)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环境温度(20~30℃)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定义: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20-25℃;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无精神紧张;禁食12小时以上基础代谢率(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基础代谢率的评价:±15%:正常>20%:可能有病理变化体温及调节表层温度(shelltemperature):机体表层部分的温度。核

4、心温度(coretemperature):机体核心部分的温度。体温的测量直肠温度:36.9-37.9℃口腔温度:36.7-37.7℃腋窝温度:36.0-37.4℃体温的生理性波动(1)昼夜变化(2)性别(3)年龄(4)肌肉活动(5)其他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曲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产热(heatproduction)(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肝脏;运动:骨骼肌(2)产热形式:基础代谢;骨骼肌运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寒战和非寒战寒战(shivering):在寒冷的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非寒战产热(non-shiver

5、ingthermogenesis):在寒冷的环境中,因代谢增强引起的产热增加。褐色脂肪(brownfat)散热(1)散热部位:皮肤(约85%)粪、尿(约1.5%)呼吸道(约14%)(2)散热方式:辐射散热(thermalradiation):热射线(红外线)取决于①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②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传导散热(thermalconduction):高温物体→低温物体①皮肤温度与接触物体温度之间的温度差②接触面积③与皮肤接触的物体的导热性能对流散热(thermalconvection):气体流动外界空气的流速蒸发散热(the

6、rmalevaporation):体表水分汽化(1)不感蒸发(insensiblepersiration):体液的水分从皮肤或粘膜表面渗出而被汽化。(2)发汗(sweating):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温热性发汗(thermalsweating):温热性刺激精神性发汗(mentalsweating):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nomicthermoregulation)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寒战和发汗等生理反应来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

7、ralthermoregulation)机体有意识的调节体热平衡的活动。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机构示意图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peripheralthermoreceptor)分布在皮肤、粘膜和内脏中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游离神经末梢。热感受器;冷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centralthermoreceptor)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温度敏感的神经元。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体温调节中枢基本中枢:下丘脑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调节机制:调定点学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