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ID:40789671

大小:1.32 MB

页数:300页

时间:2019-08-07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1页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2页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3页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4页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腹外疝病人的护理第十五章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肠梗阻病人的护理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腹外疝病人的护理魏强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发病机制及分类】【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发病机制及分类(一)病因(二)病理解剖(三)病理类型(一)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1)先天性因素(2)后天性因素2.腹内压力增高发病机制及分类(1)先天性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器官或组织穿过腹壁造成局部腹壁强度降低,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的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的股环,脐血管穿过的脐环,以及腹股沟三角区均为腹壁薄弱区。发病机制及分类

2、(2)后天性因素因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或感染造成的腹壁缺损以及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造成的腹壁肌肉萎缩,均可导致腹壁强度降低。发病机制及分类2.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形成的重要诱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正常人虽时有腹内压增高情况,但若腹壁强度正常,则不致于发生疝。发病机制及分类(二)病理解剖1.疝环2.疝囊3.疝内容物4.疝外被盖发病机制及分类1.疝环是腹壁的薄弱或缺损处,疝囊从疝环突出。通常以疝环所在的解剖部位为疝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发病机制及分类2.疝囊是壁腹膜从疝环向外

3、突出所形成的囊袋状物,分为疝囊颈、疝囊体、疝囊底三部分,一般呈梨形或半球形。发病机制及分类3.疝内容物是突入疝囊内的腹腔内脏器或组织,常见的是小肠及大网膜。发病机制及分类4.疝外被盖指覆盖疝囊外表的腹壁各层组织,通常为筋膜、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发病机制及分类(三)病理类型1.可复性疝2.难复性疝:滑动性疝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发病机制及分类1.可复性疝当病人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进入疝囊。平卧或用手推送疝块时,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腹腔,称可复性疝,临床上最为常见。发病机制及分类2.难复性疝病程较长,疝内容物与腹壁发生粘连,致使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腹腔,称

4、为难复性疝,其内容物大多数是大网膜。发病机制及分类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当腹内压力骤然升高时,较多的疝内容物强烈扩张疝环而进入疝囊,并随即被弹性回缩的疝环卡住,使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腔,此时的疝就是嵌顿性疝。若嵌顿时间过久,疝内容物发生缺血坏死时,称为绞窄性疝。发病机制及分类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五)治疗要点及反应(一)健康史注意了解有无腹部外伤或手术史,是否可能造成腹壁缺损、腹壁神经损伤或腹壁薄弱;是否存在年老体弱、过度肥胖、糖尿病等腹壁肌肉萎缩的因素;详细询问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病史,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

5、、前列腺增生等,找出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原因。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1.易复性疝2.难复性疝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4.腹股沟斜疝与直疝鉴别要点护理评估1.易复性疝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局部坠胀不适。主要表现为局部包块,无触痛;如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听诊可以闻及肠鸣音;回纳疝块后,可触及腹壁的缺损处,嘱病人咳嗽检查者指尖能感知冲击感。护理评估2.难复性疝疝块不易或不能回纳,可有坠胀、隐痛不适。滑动性斜疝除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或便秘等症状。护理评估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当腹内压骤然增高时,疝块突然增大,剧烈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肿块张力高且硬,有

6、明显触痛。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袢,即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如嵌顿时间过久,疝内容物发生缺血坏死,形成绞窄性疝,此时病人有急性腹膜炎体征;发生肠管绞窄者可有血便,肠管绞窄穿孔者可因疝块压力骤降疼痛暂时缓解,易误认为病情好转;严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护理评估斜疝与直疝的鉴别鉴别点斜疝直疝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多见于老年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

7、壁下动脉关系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嵌顿机会较多极少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病人有无因疝块反复突出影响工作和生活而感到焦虑不安;有无对手术存在顾虑;病人对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评估(四)辅助检查1.透光试验2.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3.便常规及潜血4.X线检查护理评估(五)治疗要点及反应腹外疝一般应及早采用手术治疗。1岁以内的患儿,随着生长发育,腹壁肌逐渐增强,腹外疝可望自愈,可暂时采用压迫疝环的方法,如腹股沟斜疝用棉束带包扎压迫(图15-2),避免疝内容物脱出,予以观察。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8、可佩戴特制的疝带,或用其他压迫方法,阻止疝内容物脱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