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83657
大小:4.30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8-07
《老年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年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血液肿瘤病区朱志刚老年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ACD发病机制ACD治疗原则ACD诊断老年性贫血老年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老年性贫血1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2慢性病贫血诊断3慢性病贫血的治疗4老年性贫血诊断标准围术期贫血的诊断及分级贫血分级我国标准Hb(g/dl)WHO标准Hb(g/dl)0级(正常)正常值*>111级(轻度贫血)9.1~正常值*9.5~10.92级(中度贫血)6.1~9.08.0~9.43级(重度贫血)3.1~6.06.5~7.94
2、级(极重度贫血)<3.0<6.5贫血诊断标准我国标准WHO标准成年男性Hb<12g/dlHb<13g/dl成年女性Hb<11g/dlHb<12g/dl正常值*:男性>12g/dl,女性>11g/dl——推荐采用WHO标准[1][1]PublicHealthNutr2009;12:444–454.老年性贫血诊断标准老年性贫血流行病学USANHANESIII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男为11%,女为10%。在50岁以后,贫血的发生率快速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可高达30%左右。美国65岁
3、以上老年人中有300万人患贫血。在贫血患者中,1/3为营养不良性贫血,1/3为炎症性贫血,1/3为“不能解释的贫血”。贫血的发生率存在巨大种族差异,非西班牙裔黑人的贫血患病率是非西班牙裔白人的3倍。沙特巴西巴西圣保罗2010年一次SABE(健康、福利和老年化)调查研究发现,总计1256位调查者,平均年龄70.4岁。贫血诊断标准:女性12g/dL男性13g/dL;贫血发生率7.7%,调查发现贫血主要与年龄的增加和慢性疾病有关。AlsaeedAH调查1558例沙特阿拉伯老年人(超过60岁),共有20
4、1例(12.9%)患有贫血:其中154例(9.9%)为中度,47例(3.1%)为重度。18%女性患有贫血,其中:中度13.9%,重度4.1%;男性贫血发生率5.06%,其中:中度3.87%,重度1.31%。老年性贫血流行病学老年性贫血病因学常见因素不明原因非常见因素1.IDA2.叶酸缺乏性贫血3.其他原因所致的贫血(包括遗传性疾病)1.骨髓造血组织萎缩;2.红系爆式形成单位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随年龄增长↓;3.RBC生成储备能力下降;4.RBC生成调节异常;5.体内水平升高;6.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
5、;7.RBC中ATP、2,3-DPG水平较低。1.慢性病贫血2.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MDS病例来源:徐州医学院附三院血液科2004.8-2010.3收治的老年贫血患者。年龄:60-93岁。老年人贫血诊断标准:RBC<3.5×10e12/L,HGB<110g/L,HCT6、%。按细胞形态,大细胞性20.3%;正细胞性38.O%;小细胞性41.7%。国际遗传学知名杂志HumanMolecularGenetics2012年发表了中科院营养所王福俤研究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张坚研究组合作,对中国中老年妇女缺铁性贫血风险基因位点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分析了缺铁性贫血的易感基因。根据该研究人群具有地区和民族代表性特点,推测TMPRSS6基因也可能是其他人种包括白人的缺铁性贫血的易感基因。该研究还发现超出三分之一的血红蛋白水平正常的中国农村中老年妇女患有铁7、缺乏,警示中国人群铁缺乏的严重性以及改善居民铁营养状况的紧迫性。缺铁性贫血的易感基因结果讨论Title研究对象以2139名陕西、江苏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三地中老年贫血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参与铁代谢的多个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铁代谢指标及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发现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受体2(TRF2)和TMPRSS6基因多态性与人体血液铁代谢指标存在显著关联,但是只有TMPRSS6基因多态性位点与我国汉族和壮族中老年妇女缺铁性贫血存在显著关联(OR值分别为1.87和1.56)。TMPRS8、S6基因编码的膜结合丝氨酸蛋白酶matriptase-2影响激素Hepcidin的表达和分泌;Hepcidin是调控小肠上皮细胞铁泵蛋白Fpn1(俗称铁泵)吸收铁离子的关键分子。推测,TMPRSS6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是通过降低小肠铁吸收,从而增加人体患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风险。老年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ACD发病机制ACD治疗原则ACD诊断老年性贫血老年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老年性贫血1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2慢性病贫血诊断3慢性病贫血的治疗4慢性病贫血(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
6、%。按细胞形态,大细胞性20.3%;正细胞性38.O%;小细胞性41.7%。国际遗传学知名杂志HumanMolecularGenetics2012年发表了中科院营养所王福俤研究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张坚研究组合作,对中国中老年妇女缺铁性贫血风险基因位点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分析了缺铁性贫血的易感基因。根据该研究人群具有地区和民族代表性特点,推测TMPRSS6基因也可能是其他人种包括白人的缺铁性贫血的易感基因。该研究还发现超出三分之一的血红蛋白水平正常的中国农村中老年妇女患有铁
7、缺乏,警示中国人群铁缺乏的严重性以及改善居民铁营养状况的紧迫性。缺铁性贫血的易感基因结果讨论Title研究对象以2139名陕西、江苏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三地中老年贫血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参与铁代谢的多个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铁代谢指标及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发现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受体2(TRF2)和TMPRSS6基因多态性与人体血液铁代谢指标存在显著关联,但是只有TMPRSS6基因多态性位点与我国汉族和壮族中老年妇女缺铁性贫血存在显著关联(OR值分别为1.87和1.56)。TMPRS
8、S6基因编码的膜结合丝氨酸蛋白酶matriptase-2影响激素Hepcidin的表达和分泌;Hepcidin是调控小肠上皮细胞铁泵蛋白Fpn1(俗称铁泵)吸收铁离子的关键分子。推测,TMPRSS6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是通过降低小肠铁吸收,从而增加人体患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风险。老年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ACD发病机制ACD治疗原则ACD诊断老年性贫血老年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老年性贫血1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2慢性病贫血诊断3慢性病贫血的治疗4慢性病贫血(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