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82414
大小:11.65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8-07
《罗英瑾06-00神经系统总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神经系统的区分根据位置和支配地位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脑brain(颅腔内)脊髓spinalcord(椎管内)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nervoussystem,PNS:A.根据连接的中枢部位不同分为:脑神经cranialnerves与脑相连,共12对脊神经spinalnerves与脊髓相连,共31对B.又可根据分布对象不同分为:躯体神经somaticnerves: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visceral
2、nerves: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效应器脑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脊髓脑神经脊神经躯体神经内脏神经感受器骨骼肌平滑肌心肌腺体皮肤骨骼肌关节心肌平滑肌腺体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都含有:1.感觉神经sensorynerves:分布于感受器,将神经冲动自感受器传向中枢。又称传入神经afferentnerves2.运动神经motornerves:分布于效应器,神经冲动是自中枢传向效应器。故又称传出神经efferentnerves神经系统的区分内脏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组合成植物神经系统vegetativ
3、enervoussystem植物神经又根据功能不同分为:A.交感神经sympatheticnerveB.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nerve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神经组织所组成包括神经元neuron和神经胶质neuroglia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nervecell,每个神经元都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后者又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人体约有1010个神经元一、神经元胞体soma神经元胞核及其周围的胞质称胞体。有圆形、梭形、锥体形、梨形、星形等。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细胞质内除含有与其它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外,较为突出的
4、结构是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1.尼氏体Nisslbody:见于胞体和树突中,轴突中没有,光镜下为嗜碱性颗粒,电镜下尼氏体成自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糖体含嗜碱性的RNA)。神经元的结构Nissl(1860-1919)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光镜下呈棕色的细丝,电镜下是微丝和微管,对神经元有支持作用,与神经元内物质运输有关光学显微镜下硝酸银染为黑色,胞体内交织成网,突起中与其长轴平行。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二、突起从胞体上延伸出细长的结构,称突起。1.树突dendrite一个神经元有一条或多条树突,其根部较粗且逐渐变细呈树枝状。树突上
5、有许多树突棘扩大神经元的表面积接受刺激并转变成神经冲动,向胞体方向传导2.轴突axon:通常1条,但可以有侧支。直径0.2~20mm,可长达1m以上。将胞体冲动传向其末梢。神经元的结构数量分支传导方向树突多多向心轴突少少离心轴浆流:细胞质自胞体向轴突的缓慢运行称为轴浆流。轴突内细胞质称轴浆,不含尼氏体。其所需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借助轴浆流运输而来。自胞体向轴突远端的运输,称为顺行运输(多数);经末梢摄取,再经轴突运向胞体,称为逆行运输。神经元的结构顺行运输逆行运输3.神经纤维nervefibers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轴突、长树突)由髓鞘和/或神经膜
6、包被,合称为神经纤维A.有髓纤维: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被B.无髓纤维:仅为神经膜包被神经元的结构4.髓鞘myelinsheath:神经胶质细胞膜环绕轴突所形成的同心圆板层结构周围神经纤维的髓鞘由施万细胞形成中枢神经纤维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形成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髓鞘的出现使得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在郎菲氏节nodeofRanvier跳跃性传导,从而加快了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一般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其本身的直径和髓鞘厚度成正比TheodorSchwann(1810-1882)SchwanncellcelltheoryRobertRem
7、ak(1815-1865)unmyelinatedfiber(fiberofRemak)LouisAntoinRanvier(1835-1922)nodeofRanvierNeurohistologyTextbook5.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或感受器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神经元通过突触才能把信息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神经元的结构突触的构成:1.化学突触包括3部分突触前部presynapticelement突触后部postsynapticelement突触间隙synapticcleft:约为3
8、0~50nm单向、准确、有延迟2.电突触:其突触前、后膜之间的间隙很小,仅为2~3nm双向(可逆)、无延迟神经元的结构突触前部突触后部突触线粒体突触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