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61517
大小:90.0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7
《中点想到的辅助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点想到的辅助线 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点是三角形某一边上的中点,那么首先应该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加倍延长中线及其相关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然后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即如图1,AD是ΔABC的中线,则SΔABD=SΔACD=SΔABC(因为ΔABD与ΔACD是等底同高的)。 例1.如图2,ΔABC中,AD是中线,延长AD到E,使DE=AD,DF是ΔDCE的中线。已知ΔABC的面积为2,求:ΔCDF的面积。 解:因为
2、AD是ΔABC的中线,所以SΔACD=SΔABC=×2=1,又因CD是ΔACE的中线,故SΔCDE=SΔACD=1,因DF是ΔCDE的中线,所以SΔCDF=SΔCDE=×1=。 ∴ΔCDF的面积为。 二、由中点应想到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交EF的延长线G、H。求证:∠BGE=∠CHE。 证明:连结BD,并取BD的中点为M,连结ME、MF, ∵ME是ΔBCD的中位线, ∴MECD,∴∠MEF=∠CHE, ∵MF是ΔABD的中位
3、线, ∴MFAB,∴∠MFE=∠BGE, ∵AB=CD,∴ME=MF,∴∠MEF=∠MFE, 从而∠BGE=∠CHE。 三、由中线应想到延长中线,使延长的部分等于中线长 例3.如图4,已知ΔABC中,AB=5,AC=3,连BC上的中线AD=2,求BC的长。 解:延长AD到E,使DE=AD,则AE=2AD=2×2=4。 在ΔACD和ΔEBD中, ∵AD=ED,∠ADC=∠EDB,CD=BD, ∴ΔACD≌ΔEBD,∴AC=BE, 从而BE=AC=3。 在ΔABE中,因AE2+BE2=42+32=25=AB2,故∠
4、E=90°, ∴BD===,故BC=2BD=2。 例4.如图5,已知Δ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Δ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延长AD到E,使DE=AD。 仿例3可证:ΔBED≌ΔCAD,故EB=AC,∠E=∠2,又∠1=∠2, ∴∠1=∠E,∴AB=EB,从而AB=AC,即ΔABC是等腰三角形。 四、由直角三角形应想到它的斜边中线的性质 例5.如图6,已知梯形ABCD中,AB//DC,AC⊥BC,AD⊥BD,求证:AC=BD。 证明:取AB的中点E,连结DE、CE,则DE、CE
5、分别为RtΔABD,RtΔABC斜边AB上的中线,故DE=CE=AB,因此∠CDE=∠DCE。 ∵AB//DC,∴∠CDE=∠1,∠DCE=∠2,∴∠1=∠2, 在ΔADE和ΔBCE中,∵DE=CE,∠1=∠2,AE=BE, ∴ΔADE≌ΔBCE,∴AD=BC,从而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因此AC=BD。 五、由平分一个角且与一条线垂直的线段,应想到该线段是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中线 例6.如图7,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证明:延
6、长BA,CE交于点F,在ΔBEF和ΔBEC中, ∵∠1=∠2,BE=BE,∠BEF=∠BEC=90°, ∴ΔBEF≌ΔBEC,∴EF=EC,从而CF=2CE。 又∠1+∠F=∠3+∠F=90°,故∠1=∠3。 在ΔABD和ΔACF中,∵∠1=∠3,AB=AC,∠BAD=∠CAF=90°, ∴ΔABD≌ΔACF,∴BD=CF,∴BD=2CE。 注:此例中BE是等腰ΔBCF的底边CF的中线。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作法例析安徽省利辛县教育局督导室 夏 飞线段的中点是几何图形中的一个特殊点.在解决与中点有关的问题时,如果能适当地添加
7、辅助线、巧妙地利用中点,则是处理中点问题的关键.但由于含有中点条件问题的辅助线的作法灵活,不少同学难以掌握。下面就针对中点问题举例谈谈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一、遇到中点找中点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三角形和梯形的有关问题,主要是连接两个中点作中位线,并利用其性质.因此,在三角形中,已知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结两个中点,即可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在梯形中,已知梯形两腰中点,连结两个中点,即可构造梯形的中位线.例1:如图1,,E、F分别为BC、AD的中点,射线BA、EF交于点G,射线CD、EF交于点H.求证:.分析:连接AC,并取其中点P,构造△P
8、EF,证明,再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证.证明:连接AC,取AC的中点P,连接PE、PF.∵E为BC的中点,∴PE∥AB,,同理PF∥CD,.∵,∴,,由PE∥AB,得,由PF∥CD,得.说明:已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或梯形一腰的中点,常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