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47769
大小:86.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1 空 气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理解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并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了解空气的组成,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水、火柴、烧杯、止水夹、玻璃导管、红磷。四、教学
2、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空气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可对空气的组成,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组成的知识。二、推进新课[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空气的主要成分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借助天平,以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
3、,用定量的方法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组成。[图片展示]如右上图[分析]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探究1.实验导入师:下面仿照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则,结合生物学习中已知“氧气能支持燃烧”的知识,通过“燃烧法”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没有物质。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进行实验,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2.分析讨论师: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
4、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提问](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红磷熄灭,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倒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a:实验成功,描述现象;b: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水面上升不到的原因可能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未充分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2)没有,如果还有氧气,红磷还能继续燃烧。(3)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拓展延伸](1)课本要求的是点燃红磷后迅速
5、伸入集气瓶中并立即盖紧瓶塞。如果不这样的后果是什么?(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集气瓶,这样进入的水就会超过)(2)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试验吗?(木炭或硫燃烧生成的是气体,填补了瓶内被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瓶内的气压不会明显减小,实验就不成功)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结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
6、.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强调]特别注意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可以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另外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3.纯净物和混合物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8页最后两段内容,填写下表:混合物纯净物定义组成表示性质联系 注意:自然界的海水、河水中均存在一些除水以外的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物质基本上都是混合物),而蒸馏水则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7、。[分析]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教学板书课题1 空 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2)实验现象(3)实验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实验结论2.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教学反思
8、教学时,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2)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或学科知识;(3)以学生动手实验入手;(4)引导学生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