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35898
大小:49.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8-06
《京剧流派发展启示录--论京剧流派在北京以外的流变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京剧流派发展启示录--论京剧流派在北京以外的流变与发展回首梅、谭一京剧两大主要流派、主要行当的传承与发展,涌起笔者对京剧这棵冠盖全国的参天大树无比敬仰与骄傲的情感大波。但京剧不是只有生、旦两行。谭、梅的百世流芳,没有为其帮衬的其它行当—花脸、丑角,及武生、小生、武旦、花旦、老旦等前辈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各自创造,也是不可能的。同时,京剧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限于北京,而目流传、蔓延、滋生至北京以外的全国各省。谈京剧流派在北京以外的流变与发展,不仅可使后来的京剧人对京剧自身的涵养性、包容性、全国性增加更全面的认知,而且会增强外地及流向全国各地京剧人对继承、发展、变革京剧的信心。 本文论
2、及的北京以外的“海派”及遍布全国各地的“京剧大家”,其创新思维、创新成果,所树立的风格、流派,同样不亚于梅、谭及各位“京朝”大家。 京剧流派发展启示录--论京剧流派在北京以外的流变与发展回首梅、谭一京剧两大主要流派、主要行当的传承与发展,涌起笔者对京剧这棵冠盖全国的参天大树无比敬仰与骄傲的情感大波。但京剧不是只有生、旦两行。谭、梅的百世流芳,没有为其帮衬的其它行当—花脸、丑角,及武生、小生、武旦、花旦、老旦等前辈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各自创造,也是不可能的。同时,京剧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限于北京,而目流传、蔓延、滋生至北京以外的全国各省。谈京剧流派在北京以外的流变与发展,不仅可使后来
3、的京剧人对京剧自身的涵养性、包容性、全国性增加更全面的认知,而且会增强外地及流向全国各地京剧人对继承、发展、变革京剧的信心。 本文论及的北京以外的“海派”及遍布全国各地的“京剧大家”,其创新思维、创新成果,所树立的风格、流派,同样不亚于梅、谭及各位“京朝”大家。 从海派谈起,是因海派京剧中有一个响当当的麒派,而这麒派也非只指一个麒麟童(周信芳)创立的麒派老生,而是指逐渐吸引、凝聚、融合了许多行当、乃至许多剧种艺术特色所形成的不同于京朝派的表演理念和表演精神。如话剧,周信芳不仅从话剧学习,而且亲自实践,多次在《雷雨》中饰周朴园,这为他的京剧表演向生活和现实主义靠拢,提供了很好的惜鉴
4、。 京剧是大海。众多流向这个大海的流派,不管身处何地,都有大海的根脉、情结与向往,大海的开放、博大与包容。它们与京派有着同根同种的联系,又将自己生命的枝蔓伸向异国他乡。大海,是它们共同的心胸和性格。 周信芳创造的麒派是一种更开放、更贴近生活、更关注时代、更关心家国命运、更注重人物刻画和人性开掘、将现实主义带入戏曲,却使戏曲的写意更写意、夸张更夸张、更能激起观众内心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为海派艺术包括以麒派京剧为代表的海派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气候与土壤。上海,既是产生反对半封建半殖民地勇敢斗士的滩头阵地,又是吸收一切外来思想理念促进艺术变革
5、的最佳平台。不仅,周信芳最早、最坚决地将最贴近生活、最富现实主义精神的话剧表演融进他的京剧表演。就连几次赴沪公演的京派大师的梅兰芳,其使古老京剧走向现代的变革思维,也都与沐浴过上海滩的海潮与海风息息相关。因而,尽管他们的表演形态和理念有很大差异,这一对从小一起在北京坐科的艺术大师,终于在经过了各自据守的京、海两派阵地的大半个人生后,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为他们举办的纪念演出上,仍共同演出了高扬其各自流派、又令人叹为天作之合的《二堂舍子》,京、海两派终又合流,汇成浩瀚无涯的大波,报道着两位艺术大师各美其美、又美人之美的独立与融合的风采与神韵,报道着“京剧京剧真国粹”的不虚之名,成为所有京
6、剧人永远的骄傲与情结。 一、周信芳,浙江慈城人,1895生于江苏清江浦,6岁拜陈长兴为师,7岁登台,13岁成为戏班中的主角,后到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到北京搭入“喜连成”科班,曾与梅同台演出。从这里起,他将7岁登台始用的“七龄童”艺名改为“麒麟童”。他基功精湛,嗓不好而会唱,声音宽响,沙而不嘶,晚年转具苍醇之音色,拔高反觉圆润,低音更见浑厚。唱以苍凉遒劲为特色,朴而不直,顿挫有力,极富曲折跌宕之功,尤注意抒发人物感情。念白有较重的浙江方音,苍劲、饱满、浓情、炽烈,讲究喷口,富于力度,口风犀利且音乐性强,善用语气词,有时接近口语,生活气息浓厚。无论表达风趣、庄重、愤恨、哀伤的情绪,语气
7、都极为自然生动。表演中运用水袖、身段、步法,结合眼神和面部表情,都能吻合剧情及人物特定环境,一些特殊技法的运用更有浓墨重彩的效果,如靠旗、髯口、甩发、帽翅种种功夫,纯熟自如。 周信芳勇于创造,在继承的基础上多做大量的改革创新,常以新的夸张的手段,用外部形象与动作塑造人物,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全方位继承京剧传统,又吸收地方戏、电影、话剧、芭蕾舞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精华,对传统京剧加以革新。他吸取了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潘月樵、王鸿寿、沈韵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