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31395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课堂教学融洽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体育课堂教学融洽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初探内容提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提高对《标准》重要性的认识,深入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作为衡量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利用《标准》的指引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教学过程成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标准》、健康、教学、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树立
2、“健康了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体现。它把以前单一的只看学生身体机能,近乎于竞技项目的考核,逐步转变为考核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把不顾学生身体差异一刀切的达标考试,改为以学生身高体重为基准的各项素质的综合考评。《标准》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成长和发育、形态机能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全面提高,淡化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设立测试选择项目旨在强调全面锻炼身体的过程。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标准》既为教学提供了参考,同时教学也为《标准》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现阶段《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及原因从2005年全国《标准
3、》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中看出:1、总体营养不良与肥胖率的比例合计为15.21%,即3亿青少年中有4500万人不是营养不良就是肥胖。良好和优秀偏低,不及格和及格的学生比例偏高。2、单项的优秀率高,总体的优秀率低由此说明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不均衡,某些项目水平很高,某些项目却很差。3、小学阶段“正常体重”的比例基本保持均衡这与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吻合。从数据的结果总体来看,目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态势。从下降原因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客观原因是由于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当及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
4、引导。而在这些因素中,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运动项目的选择、体育锻炼的方法等都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解决。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标准》运用到教学中去,既能为教学增加内容,也为《标准》的数据采集做良好的前期操作。二、体育课堂教学要融入《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1、教学中注重改善学生身体形态,促进身体匀称发展。《标准》通过测试身高、体重,并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来评价学生的身体形态,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形态观:过瘦、过胖对健康都不利,关键是保持均称。根据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特点,作为形态的教学,3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身体形态调养,根据不同
5、年级的学生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采用静力性的练习手段,而采取动力性练习手段进行教学。而静力和动力练习的区别在于:肌肉收缩时,一定的力量值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的能力。根据肌肉不同的工作方式,又将力量耐力分为:静力性力量耐力和动力性力量耐力两种。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做最大静力性收缩的能力。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肌肉以一定的力量尽可能长时间地工作能力。所以低中年级的学生宜采取做一些易于模仿,避免力量性、耐力性的练习项目。我在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开展跳绳、轻器械练习及体操形体的项目练习为主进行教学;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男女生身体形
6、态出现一些分化,骨骼的钙化和肌肉力量处于发育阶段,生理弯曲还没有定型,如不注重学生的身体形态教学很容易出现两肩不平、驼背等现象。我在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安排上,着力于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选择跳绳、短跑、各种比赛性游戏、乒乓球、体操、武术等进行课堂教学。无论哪一水平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舒展身体,保持端正的形态。通过近两年在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课堂教学上合理的形态的教学,学生的身体形均称的比例从超重值的2.51%和肥胖值的5.38%下降到现在的超重值为1.6%和肥胖值的3.8%,体重的达标率由原来的29.9%上升
7、为现在的40.6%。2、教学安排要按照《标准》要求符合身体机能负荷,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小学生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长发育的特点提出要求和进行合理安排,特别是教学内容的选定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和机体能力的增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此外,由于耐力性的练习比较枯燥,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当的锻炼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利于锻炼。从身体发育水平看,低中年级学生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大负荷运动,应以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活动内容来安排教学。因此,在
8、学习内容过后我注重安排一些游戏性的活动组合,如走、跑、跳、投、攀爬、滚翻、平衡等活动练习。让学生在“练”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