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28961
大小:7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06
《2012包茂高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基本情况1.1自然地理条件1.1.1地理位置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7°48′15″~38°55′14″与东经108°56′09″~110°24′03″之间,东邻神木、佳县,南接米脂、横山,西和北同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东西长128公里,南北宽124公里,全区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千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主要涉及包茂高速中央隔离带部分。2013年千里绿色长廊工程210国道项目区共涉及镇川、上盐湾2个乡(镇)总长度63.1公里,根据不同的造林模式划分为2个小班,其中K296+600-K286+250处为1小班,在中央隔离带中心线位置上栽植2.5米樟子松1行
2、,K286+500-K233+500为2小班,在中央隔离带原有绿化的基础上东、西各栽植2行2.5米樟子松,并且对原有新疆杨进行补植、抚育。造林绿化面积4320亩,其总投资2664.48万元。1.1.2地形地貌榆阳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70-1405米。大地貌属鄂尔多斯地台东南洼地,西北部为结构疏松极易风化的沙页岩及沉积物就地起沙吹扬,堆积而成绵延不断、星罗棋布、沙梁滩地交错相间的风沙地貌;东南部为质地疏松、遇水极易溶解、崩蹋的风尘黄土,又长期遭受侵蚀和切割而成沟壑纵横、梁峁叠复、地形破碎的丘陵地貌,以及界于该二者之间的河谷川道地貌。就全区而言,形成“七沙”、“二
3、山”、“一分田”的自然景观。151.1.3气候榆阳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寒冷,风多雨少,冷热剧变,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光照条件较好,水供应较差,年湿润指数为0.45。历年年平均降水量358.1毫米,大多数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905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8℃,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极端最低气温为-32.7℃,≥10℃的积温3217.6℃,年总辐射量145.3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666.6小时,无霜期155天。冬春多西北风,风力较强,一般4-8级,最大10级,风沙日数年均81天,夏秋多东南风,风力较弱,一年中西北风频率为25%-30%,东南风频率为15%。
4、1.1.4水文榆阳水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境内地表径流水,年平均径流量为4.538亿立方米;二是外来水,主要从鄂尔多斯市通过地下入渗汇集而来的径流达1.316立方米,此二种水合计共5.854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09亿立方米,占总量的18.6%;三是地下潜水可开发量为1.36亿立方米,利用量为0.52亿立方米,占38.2%。风沙草滩区相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下水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在本区大面积的沙地中还有一种沙层凝结水,一般含量为2-3%,可满足沙生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需要。本区有无定河、秃尾河、佳芦河三大水系,均是黄河的支流,其中无定河流域面积约6205平方公里,秃尾河流域面积620平方
5、公里,佳芦河流域面积310平方公里。全区大小河流沟道837条,其中季节性河流261条。无定河在我区境内的较大支流有海流兔河、硬地梁河、榆溪河、峁沟、小川沟、金鸡河等6条,海流兔河及硬地梁河的全部流域和榆溪河红石峡以上及红石峡以下的河流右岸属风沙区,其余部分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秃尾河在我区的较大支流有红柳河、扎林河、杨家畔河、开光川等,除红柳河与扎林河流域属风沙区外,其余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佳芦河在本区的较大支流有沙河川、康家湾等2条支流,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的榆溪河、海流兔河多年平均常流量为9.2立方米15/秒,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419万吨和58万吨,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年平均土壤侵蚀
6、模数每平方公里1500吨左右。1.1.5土壤条件榆阳区土壤共有13个地类,24个亚类,36个土属,115个土种。工程实施在北部风沙区,主要土壤类型有流动沙地、风沙土地、半固定风沙土和固定风沙土。在湖难地有潮细风沙土和轻度盐化潮土,还有潜育潮风沙土、草甸沼泽土、白泥沼泽土和泥沼泽土等。1.1.6自然植被榆阳区地处温带草原地带,具有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过渡的性质。在地带性植被的背景上,隐域性沙生植被比较发育,黄土丘陵区由于梁峁沟等地形部位水湿条件的差异,也有垂直分布特征。据调查,有高等植物527种,分属87科,290属。乔木有旱柳、刺槐、油松、侧柏、合作杨、胡杨、沙兰杨、五丈榆、樟子松、梨、枣、
7、杏、桃。灌木有柠条、沙柳、紫穗槐、踏榔、花棒等。草本有沙蒿、达乌里胡枝子、草木樨状黄芪、狗尾草、画眉草、白草、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羊胡子草等。野生药材有远志、茵陈、冬花、旋复花、兔丝子等。1.2社会经济情况榆阳区共有24个乡(镇)486个行政村。2010全区总人口4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农村劳动力15.5万人。全区生产总值82.37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8亿元;农业总产值13.54亿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