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七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ID:40719497

大小:165.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8-06

上传者:U-2437
七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_第1页
七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_第2页
七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_第3页
七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_第4页
七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七册语文教材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要点提示第一项识字与写字(一)任务与目标(二)关于认字[一]教材中的呈现1、精读课文中出现了200个。2、课文中认字最多的是第3课,认字14个;最少的是第5、11课,认字4个。3、一篇课文中认字超过10个的有15课,是第1、3、6、7、9、13、15、17、18、21、22、25、26、29、31课。[二]要求(三).关于写字[一]教材中的呈现[二]要求(四).有关汉字的知识[一]教材中的呈现1.一些汉字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举例(1)形声字第1课潮、笼、雾、恢第3课灿、烂、竿、茫、株、缝、梢第6课柄第7课址、倾、扒第9课溢、墙、第13课剧、侍、脾、蹲、供第15课格、职、痒、稿、踩、梅第17课砖、堡、仗、扶、智、慧第18课廊、柱、狮、态第20课浩第21课猛、涨、裤第22课峡、桂、湾、彼、旷、胞第26课篇、词、燥、厅、糊34 第29课程、驾、控、哲第31课恐、笨、描、绘、吨、崭(2)多音字第1课号——号叫háo号召hào第4课模——模范mó一模一样mú第6课空——天空kōng空闲kòng第14课当——当心dāng当真dàng第15课折——折本shé折断zhé折腾zhē第16课恶——深恶痛绝wù凶恶è恶心ě第18课几——几乎jī所剩无几jǐ第19课乘——乘机chéng千乘之国shèng(3)形近字第5、9课疑——凝第6课均——匀第6、11课触—融第7课扒——穴第9、13课牌—脾第15、20课辞——辟第17、31课屯一—顿——吨第18、20课雕——唯第20、21课孟——猛34 (4)同音字第5、22课疑——移第18课柱——筑第15、18课格——阁第17、21课扶——伏第13、31课蹲——吨第25、29课惩——程[二]要求1.语文园地对上述汉字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整理,要引导学生通过例题了解相关知识。2.以上知识要在学习识字时加以运用,结合教材内容安排练习。第二项.学词(一)任务与目标1.词语的理解:能借助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2.词语的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新鲜语言材料,培养对新鲜语汇的敏感,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习惯。(二)教材明列出的词语1、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列在下面:1课:薄雾、笼罩、沸腾、依旧、恢复、灿烂、昂首挺胸2课: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白茫茫6课:均匀、重叠、叶病、触角、痕迹7课:住址、住宅、隐蔽、选择、洞穴、搜索、倾斜、扒土、毫不可惜、随遇而安9课:允许、围墙、训斥、覆盖、凝视、冷库、愉快、拆除、告示牌、火辣辣11课:剩下、伐木、煤油灯13课:郑重、京剧、倘若、侍候、脾气、邻近、供养不周15课: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17课:盘旋、城砖、屯兵、堡垒、打仗、智慧、气魄雄伟18课:长廊、柱子、建筑、宫殿、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21课:懒惰、俗语、平衡、山洪暴发34 22课:海峡、桂树、移植、台湾、袭击、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25课: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帝国主义、热闹非凡、振兴中华26课:推荐、眼帘、删掉、燥热、融洽、黄昏、客厅29课:该馆、程度、依赖、幻想、原子弹、哲学家、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到底31课: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2.单列成语:语文园地四,列出成语16个。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胆小如鼠(三)词语的理解[一]教材中的呈现1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课文用“泡泡”或课后练习明确列出的1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7课《蟋蟀的住宅》“泡泡”提示:“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第21课《搭石》“泡泡”提示:我明白什么是“搭石”了。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泡泡”提示:“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呢?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泡泡”提示:为什么这是“点睛”之笔呢?2查字典并联系课文理解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泡泡”提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1在课文中用“泡泡”提示第18课《颐和园》“泡泡”提示:“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34 2用课后练习提示第17课《长城》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第17课《长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得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站踏扶自然多少才(3)课后练习安排抄写词语第25、29课3.从教材中发现可供训练词语理解与积累的的内容例1——多种理解词语方法学习的学习和运用第15课《猫》课文片段: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分析:“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了猫的及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的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这句话用“无论…也”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的极端表现。这三组词连在一起更突出了猫的古怪性格,对学生理解“古怪”一词奠定了基础。指导方法:2引导学生读这段话,围绕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阐述自己的看法。3着重抓三组关联词谈自己的理解。4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这三组关联词造句,加深理解。5指导有语气朗读,从而体会“古怪”。[二]要求1、用有限的提示点拨学法,借以让学生主动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而能较熟练地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2、要引导学生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感悟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加深词语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学习遣词造句的兴趣与能力,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3、34 重要的是教师要从教材中不断发现可供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增长经验,形成能力。第三项学句(一)任务与目标1学习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其他方式,理解句子的意思。2体会课文中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3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二)句子的理解[一]教材中的呈现句子的理解可以分三个层次——了解句子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教材用课文中的“泡泡”和课后练习提示,引导对句子的理解。1了解句意,探究原因(1)第1课观潮课后练习:课文许多句子写得具体形象,找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2)第3课鸟的天堂“泡泡”提示:我知道“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为什么)(1)第7课蟋蟀的住宅课后练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2)第9课巨人的花园“泡泡”提示:我知道春天又到花园来的原因了。(是什么)(3)第18课颐和园课后练习: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4)第21课搭石“泡泡”提示:我明白什么是“搭石”了。(是什么)(5)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泡泡”提示:“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呢?“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6)第25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后练习: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2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1)第5课古诗两首34 课后练习:读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意思,交流读后的感受?(2)第11课去年的树“泡泡”提示:这时候鸟儿会怎样想呢?(3)第17课长城课后练习: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4)第20课古诗两首课后练习:读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3理解句子含义(1)第3课鸟的天堂课后练习:我有机会看清楚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计可数。……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第6课爬山虎的脚课后练习:爬上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3)第15课猫“泡泡”提示: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体会)(4)第18课颐和园课后练习: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5)第21课搭石课后练习:课文中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找出来体会。(6)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后练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7)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理解加点词句的意思。(8)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泡泡”提示:为什么这是“点睛”之笔呢?课后练习:体会句子的含义“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变,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4抄写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1、3、26、29课的课后都安排了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并抄写的练习。34 [二]要求1注意重点句的理解,能按“泡泡”和课后练习的提示理解句子,明白句子的意思,读出句子的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2能够抓住重点句,能运用联系上下文和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句子,有相应的理解句子的能力。(三)句子的表达方式[一]教材中的呈现教材重视句子表达方式的学习引导,用课文中的“泡泡”和课后练习提示,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强化训练。1比喻第1课观潮“泡泡”提示:在写大潮的段落旁边提示——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2.拟人(1)第7课蟋蟀的住宅课后练习:课文中许多地方把蟋蟀当做人来写“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2)第13课白鹅课后练习:两句话都是拟人的写法3关联词第15课猫课后练习:用关联词表达作者意思——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4明贬实褒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举例:“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列出3句,运用这种写法,写几句话。5比照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举例: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列举2句,用熟知的食物来比照,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6说明方法对比列举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34 课后练习:后两句话是对比法;第4自然段是列举法7抄写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第6、7、9、13、21课课后都安排了这样的练习。[二]要求1重视“泡泡”、课后练习的提示,引导对句子表达方式的体会,感悟相关的修辞方式及遣词造句方法对表达的作用。2落实语文园地安排的相关训练,从观察语言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上述修辞方式的特点和作用,举一反三用到理解表达的实践中。(四)句子的积累[一]教材的呈现除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句子的读读、议议和抄写等练习之外,在语文园地中集中做了一些安排。1选做题第20课古诗两首背诵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句2.语文园地以“日积月累”栏目呈现了六次(1)园地一对联4组(2)园地二花名歌谣(3)园地五对联(风景名胜区内的)4组(4)园地六古诗《过故人庄》(5)园地七古代名句4句(6)园地八名人名言(探索科学的)3句[二]要求1落实课后练习,通过背诵、摘抄等方式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鼓励搜集能印证、扩展课文理解的格言、警句。2.落实语文园地的训练,名言佳句要求熟读成诵,对句义大致了解即可,不要求解释。3培养搜集、积累语句的兴趣和能力,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第四项学习朗读、背诵、抄写、复述(一)任务与目标34 1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以课文内容的概括归纳为基础,按要求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抄写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二)训练内容与要求[一]教材中的呈现1朗读所学课文均要求朗读,18篇精读课文课后练习的第1题都安排的是朗读的训练。其中7课要求感情朗读,2课要求分角色朗读,其余的要求多读、好好读。2背诵18骗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指定背诵[1]古诗第5、20课共4首、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1首。[2]全文背诵第6课全文[3]课文中的一段第1课三、四段。(2)自选部分从课文中选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第2、13、15、18、26、31课(3)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要求背的16个成语、4副对联、1首歌谣、1首童话诗歌、4句古诗中的佳句、7句名人格言。3、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第1、2、6、9、13、21、26、29、31课中抄写语句,25课抄写词语。4、复述展开想象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第31课[二]要求1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4 2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摸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的方法,培养用背诵丰富语文积累、提升语文素养的兴趣和习惯。3要注意引导学生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新股,使之逐步形成习惯。4能按要求复述第五项学习概括和归纳课文内容(一)任务与目标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要训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略读课文要能粗知文章大意。3.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这需要具备理解他人讲话内容,将听到的内容概括归纳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训练的。)(二)从概括自然段内容入手的训练[一]教材中的呈现精读课文作为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概括、归纳能力的主要凭借。要把握课文体裁和结构特点,选适当的篇目进行训练。1本册教材有精读课文24篇。从体裁看——(1)诗歌3课第2、25、29课(2)古文今译2课第9、10课(3)科普类文章3课第21、22、23课(4)描写动植物的3课第1、5、3课(5)写人记事的10课第6、7、11、13、14、15、17、18、26、27课(6)童话、神话传说3课第19、30、31课前两类除外,后几类的体裁可用于训练。从文章结构看——(1)科普类文章为说明相关的科学知识,内容集中,层次分明。每篇课文的自然段虽有7个上下,但逻辑关系简单,适宜进行训练。(2)写动植物的课文以作者的观察为基础,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文章篇幅不长,第1、3、5课都在5个自然段以下,适宜进行训练。(3)另两类课文中的第6、7、19、31这4课,全文都在5个自然段以下,课文内容按时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段落分明,也适宜进行训练。从课文体裁、结构看以上共10篇课文最适宜进行概括、归纳内容的训练。可以逐段阅读为基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4 可以直接进行逐自然段概括的课文举例例一:第5课翠鸟自然段1翠鸟羽毛鲜艳、小巧玲珑。2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3翠鸟动作迅速、敏捷。4翠鸟要和人们做朋友。5我们远远地看着翠鸟。例二:第6课燕子专列自然段1燕子专列准备起程。2政府决定开燕子专列。3人们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4贝蒂救护燕子。5燕子专列驶向远方。例三:第21课太阳自然段1太阳离我们很远。第一部分太阳的特点2太阳很大。3太阳是个大火球。4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第二部分太阳的作用5太阳与云、雨、雪的关系。6太阳与风的关系。7太阳光能杀菌。8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二]要求适宜逐自然段概括的概括自然段内容的训练是培养三年级学生归纳能力的重点,要抓住适宜的课文认真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1.训练概括自然段内容的能力,通过找重点词语、重点句等方法,抓住小段内容的要点,划批下来。2采用先说后写的办法,练习用一句简短的话归纳出小段的主要内容。3.用逐段概括的板书示范,展示归纳课文内容的思路和方法,并引导用于阅读实践。(三)不宜逐自然段概括的课文内容的归纳[一]教材中的呈现34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篇幅较长、自然段多且零碎。这样的课文不宜从小段概括入手,应另择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训练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第11、13、14、15、17、18、26、27、30这9篇课文是记叙文。篇幅较长,由于描写人物对话等原因,自然段显得较细碎,不适宜逐自然段地概括。应针对课文和学生的实际,变换梳理归纳课文内容的思路,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丰富学生概括归纳的经验。不适宜逐自然段概括的课文举例例一第14课检阅全文16个自然段课题点明了课文所记述的主要内容,课文叙述的事紧扣着检阅展开。归纳课文内容可以围绕检阅展开思考,为参加国庆检阅儿童队员们做了哪些?按事情的先后理一理。讨论、为难——决定、赞同——接受检阅、受到称赞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队员们讨论参加检阅的事,为博莱克拄拐怎么参加为难。队长决定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大家赞同。博莱克和同伴们接受了检阅,他们得到人们的称赞。例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全文有14个自然段从课文叙述的事情入手分析概括主要事情——给朋友输血的事围绕输血一事思考——谁需要输血,为什么?谁愿意献血?阮恒怎样献血的?事后他说了什么?课文可以分成四部分——小姑娘被炮弹炸伤,需要输血。阮恒愿意给小姑娘献血。阮恒献血时很痛苦。阮恒说出忍受痛苦坚持献血的原因。例三第30课西门豹全文17个自然段从课文叙述的西门豹事迹入手主要事迹——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34 围绕西门豹管理邺的过程思考——开始做了什么?怎么处理河伯娶媳妇的问题?破除迷信之后又做了什么?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西门豹进行调查,弄清邺穷的原因。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官绅教育百姓。西门豹带领百姓修水利,邺年年得到好收成。[二]要求三年级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很强,概括归纳篇幅较长、结构较复杂的课文还较困难。教师必须给予耐心具体的帮助。1在教师指导下抓一条能理请课文主要内容的线索。2在教师启发下沿着主要线索提问题,思考课文有哪些内容。3在教师帮助下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把各部分内容概括出来。2008.1234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八个专题: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全册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语文园地的编排,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理念上的更新,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发现、归纳、总结规律性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者的关系专题性很强,应该形成一个系统,注意通过两周的教学对一个专题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二、教材特点:1、选文精美,内容组合更显优化。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3.形式丰富,呈现方式彰显导学特色。4.开放课堂,综合性学习天空广阔呈现方式:一种在文前、文中或问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34 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一)阅读教学:1.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与文本对话。《课标》指出,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方法主要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读书。2.落实训练点,不走过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中有这样的描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默读的训练3.拓展想象,体会内涵。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资源①课文插图②课后练习③文本的留白处……5.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等。(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及其他:1内容:交流为主的自然奇观、喜欢的动物、奇思妙想讨论为主的如何保护文物模拟生活场景交际的感谢和安慰;比赛和表演性质的看图比眼力、讲故事、演短剧34 2建议: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营造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说清楚,并在交流中逐步深入习作教学:1内容:①按一定的顺序写,突出一点奇特之处;②写观察日记;③写童话;④写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⑤写导游词;⑥写具体,写通顺,写出自己的感受;⑦写清楚、具体,注意书信的格式;⑧想象丰富,内容具体,语句通顺。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后资料袋就提供了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和一些修改符号,指导学生修改习作。2建议:①从解放心灵入手,让学生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真体验和真感受。②区别对待不同作文类型。③随机增加小练笔,学生更乐于写,讲究实效④注重在评价中指导,在指导中提高。*重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采用展示和交流的方法,在讲评中对习作作具体的指导。*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其他:内容:我的发现: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四年级上册的8个“我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语文园地四P79: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语文园地五P97: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语文园地八P158: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五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34 语文园地一P19: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语文园地二P37: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语文园地三P60: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语文园地六P118: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文园地七P140: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深入理解内容。*“日积月累”:积累和丰富学生语言。“日积月累”的内容有对联、谚语、儿童诗、成语、名人名言等。*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语文,感受语言的有趣和美妙,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成语故事”丰富学生的积累,了解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展示台”“宽带网”:向生活扩展和延伸。2建议:“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①树立专题意识。②创造性地“用教材”。③在课文阅读中渗透。三、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有:识字方面: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要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的指导阅读方面:1、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达到“初步学会默读”的目标。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3、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4、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5、体会课文中重点、难点句子的含义,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6、朗读、默读也是教学的重点。34 习作方面:1、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2、学习写简短的书信,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有: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3、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1、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角度一:学习目标方面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并且注意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力求准确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如,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一条提出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条,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没有再提。显然,这是个既教学习语文,又教学习做人的大问题,各个年段的语文教学都必须重视,在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必须渗透。再如,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后续的几个学段没有与之照应的提法。因为像这类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不好从程度上划分出层次,但是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再如,继续编排识字、写字,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字;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加强了默读的训练,在低年段“34 学习默读”训练的基础上,四年级上册教材对默读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达到“初步学会默读”的目标;习作方面,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把握和使用教材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教材要求的发展。一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承低年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要求而来,但要求有所提高,四年级上册教材,围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采用多种形式,作了具体的安排。  一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是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提出的一项新要求。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1.初步把握内容,体会感情。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如,《搭石》中的“我明白什么是‘搭石’了”;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观潮》中的“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的第二题。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例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就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具体感受鸟儿当时的思想感情。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如,读了《去年的树》这篇短小的童话,有的为小鸟对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有的钦佩小鸟那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有的为老树的被砍伐而感到痛惜,有的则可能从“老树变成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34 中悟出一些道理。这些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2.领悟表达的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如,《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课后第三题:“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让我们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例如,《观潮》《蟋蟀的住宅》的课后第三题。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体会承上启下过渡句的作用;《颐和园》中引导发现作者是怎样点明游览顺序的。四是体会别具一格的选材。如,体会《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动过一番脑筋领悟到的,才是真正理解的,印象才比较深刻,也才能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灵活地加以运用。角度二:结构和内容编排  专题组元。全册共分8组。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每组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分组编排。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语文园地的基本结构。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34 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将在教参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我们回到专题中,细看具体内容,会发现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也是尽量在大同中求小异,强调个性化,突显语文训练因素。组元角度新颖。专题思路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作家笔下的动物”这组,选入的都是著名作家的文章。前两篇分别是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是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这样的几篇课文,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也力求内涵适当丰富,语言尽量规范。如,第一组的专题是自然奇观,所选的4篇课文,涉及山、水、树、云,有的描写了稀世罕见的自然景观,有的则是写出了常见的自然现象中的“奇”。其中《观潮》所描写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20世纪末才发现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和论证,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艰辛努力的结果。学生通过阅读,在欣赏这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会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而赞叹,为祖国的人杰地灵而自豪。第八组“科技成就”,选入的4篇课文也很有特色。第一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百字左右,但高屋建瓴地概述了20世纪的这一百年科技发展创造的种种奇迹,很有气势,使人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印象极为深刻。紧接着的三篇文章《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内容新颖有趣,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其中《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反映的是我国的科技新成就,更是令人鼓舞和兴奋。角度三、栏目设置方面  “我的发现”。“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宽带网”34 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这些栏目,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  “我的发现”。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逐步扩展。前三年,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到四年级,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由于发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词语盘点”。这个栏目出现在每组课文后面,是引导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自查自测可不限于此,还可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课外语文学习中积累的词语。通过自查自测,在字词学习方面达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效果。“阅读链接”。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积累精美片断并运用相关积累帮助加深对课文理解的一个栏目。四年级上册教材有多处安排,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面,链接了周恩来东渡日本前所写的著名诗篇;在《猫》的后面链接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的两则描写猫的片断。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也可能会因此展开更多的相关拓展阅读。多话题习作编排。在作后讲评时,无论是交流展示还是评改,都要兼顾到供选择的几个方面。例如,“语文园地六”的习作,有的是看图写的,有的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让他们都有展示和评改的机会。“成长的故事”那一组,习作的角度更多,有的写真实的成长故事,有的写“从《乌塔》想起的”,有的是针对来信写回信。讲评时,既要兼顾这几个方面,还要适当突出一下对写信的评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信,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写,但要通过作后的交流与评改,使每个学生在怎样写信方面有所收获。二、有意强调的几个观念(一)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4 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一个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年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再如“语文园地四”中,学生交流发现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联系到自己的妈妈在向别人讲到自己时也常常是这样的语气。经过这一启发,估计许多孩子都能有类似的体会,对这种语言现象也就加深了理解。还有“语文园地四”趣味语文中那茶杯盖上的五个字,按顺时针方向,不管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汉语的魅力,又能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2.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本册所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既围绕各组专题,又大多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的。例如“我看到了……”这种看图画,比眼力,是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交谈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观察的发现,是学生经常谈论的话题;“我们的奇思妙想”,顺应了孩子喜欢想象、幻想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畅谈奇思妙想的机会;表示感谢与安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应对交际能力;“保护文物”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学生学习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课文,阅读了有些地方长城遭破坏的资料,对于如何“保护文物”也会有感而发,有话要说。这些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口语交际,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应对能力,又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也就顺应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习作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想象世界,习作也就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了。  3.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从每个专题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搜集、交流资料等活动。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如,“中外童话”这一组,学生在课内外读童话,还自己写童话、续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在“展示台”中学生还展示办的关于童话的墙报和小组编的童话故事集。再如,“成长的故事”这一组,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访问、写信等多种方式,了解名人、亲人或同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写文章、讲故事、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34   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选读课文和适量的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教材。还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当时、当地的语文学习资源,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4.引导体会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我的发现.四年级上册的8个“我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4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还有一个是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二)读整本书  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对语言能力的真正形成作用巨大,课程标准对此也非常重视。它在第一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当前的教学实际中,整本书的阅读问题却是关注最少,效果很差的,大多数语文老师眼中只有单篇,没有整本书的概念,有些老师也出现指导不得法的情况。四年级上册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重点向学生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两本好书。推荐的方法,一是在相关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中重点介绍了《格林童话》,在《卡罗纳》后的“资料袋”中介绍了《爱的教育》。二是让学习伙伴交流对这两本书的阅读,如,在“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中,有学生说“我读完了《格林童话》”;《卡罗纳》一文后有个泡泡:“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我们设想,学生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如果在课外能有计划地读上十来本好书,对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教材中还结合部分课文的学习,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找材料,甚至到图书馆去看书,上网去搜寻,课外阅读的面就更宽了。(三)对比阅读在对比中进行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准确理解字句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区别文章的特征,可以帮助帮助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四上教材对此作了重点引导。“作家笔下的动物”这组本身就是按照对比阅读的思路编排的。选入的都是著名作家的文章,前两篇分别是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34 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是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这样的几篇课文,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我们进行本组课文的教学时,不要把本组课文当作孤立的四个单篇,尽量围绕内容和表达的理解体会,从对比的角度切入,改进教学,推动编排思想的渗透。“人间真情”单元的《古诗两首》中安排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古诗都是送别诗,但二者在写法和效果方面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再把高适的《别董大》引进来,教学的时候抓手就更多了,学生也能在过程中体会景色与心情的相反相成的写法,同时了解写景与抒情在送别诗中的作用与地位。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教材介绍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34 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参中加以了提示。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一条提出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条,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没有再提。显然,这是个既教学习语文,又教学习做人的大问题,各个年段的语文教学都必须重视,在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必须渗透。再如,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后续的几个学段中再没有与之照应的提法。因为像这类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不好从程度上划分出层次,但是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它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第一学段提出来了,就应该贯穿始终。为了落实这些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例如,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字。识字、写字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四年级上册教材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就是结合本组所学课文来复习会认、会写的字的一种措施。又如,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34 。四年级上册教材对默读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达到“初步学会默读”的目标。  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和积累语言方面,采用了多种形式,作了具体的安排。《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四年级上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老师们钻研教材进行教学时,要在准确把握和具体落实教学目标上下功夫,这对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每组都围绕专题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课文,力求内容涉及面宽,内涵丰富,语言规范。如,第一组的专题是自然奇观,所选的4篇课文,涉及山、水、树、云,有的描写了稀世罕见的自然景观,有的则是写出了常见的自然现象中的“奇”34 。其中《观潮》所描写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20世纪末才发现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和论证,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艰辛努力的结果。学生通过阅读,在欣赏这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会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而赞叹,为祖国的人杰地灵而自豪。再如,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选入的都是著名作家的文章。前两篇分别是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是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的文章。这样的几篇课文,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第八组“科技成就”,选入的4篇课文也很有特色。第一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百字左右,但高屋建瓴地概述了20世纪的这一百年科技发展创造的种种奇迹,很有气势,使人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印象极为深刻。紧接着的三篇文章《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内容新颖有趣,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其中《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反映的是我国的科技新成果,更是令人鼓舞和兴奋。2.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专题。每组的课文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例如第一组,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再如第六组,“导语”中点出“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口语交际”是让学生练习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习作”则是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后,把从图上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或者写一个真实的体现人间真情的故事。这样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在引导学生表达互相关爱的真情。该组的“语文园地”还安排了描写友情的古诗《过故人庄》和颂扬医生医德和医术的成语故事《杏林春满》。其余各组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可以这样说,除了“语文园地”中的“趣味语文”,其他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3.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首先,注意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通过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例如,在第一组《火烧云》一课前面有这样的连接语:“江潮,峡谷,榕树,鸟儿……34 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样承前启后,就把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学习连成一体,而且体现了学习能力的迁移运用。同时,许多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活动,大多在前面有布置有铺垫。例如,第二组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习作要求写自己近来观察中的发现,或者整理写的观察日记。这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多处引导。在《爬山虎的脚》一文后,有两个小伙伴的对话:“我想泡点豆子,每天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我想和小林一起去观察蜻蜓的飞行,还要把观察结果记下来”。还安排了“阅读链接”,介绍托尔斯泰随身带着笔记本,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有了这样的准备,习作就有了基础,习作也就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观察与发现成果的一种需要。围绕专题选编课文,围绕专题整合各项学习内容,并使前后学习活动互相联系,环环相扣,就使每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凭借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编写特点,做到瞻前顾后,整组备课,整组设计安排教学,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这些泡泡,有的是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有的是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有的是设法理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的“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还有的是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悟。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学生就能逐渐领悟到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从而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例如,“我要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课文中许多地方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我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有的是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探究,例如,《鸟的天堂》后的“34 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的“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会”。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生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3.“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宽带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这些栏目,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我的发现”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逐步扩展。前三年,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到四年级,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四年级上册的8个“我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4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还有一个是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由于发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4.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自查自测可不限于此,还可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课外语文学习中积累的词语。通过自查自测,在字词学习方面做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34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一个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青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再如“语文园地四”中,学生交流发现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联系到自己的妈妈在向别人讲到自己时也常常是这样的语气。经过这一启发,估计许多孩子都能有类似的体会,对这种语言现象也就加深了理解。还有“语文园地四”趣味语文中那茶杯盖上的五个字,按顺时针方向,不管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汉语的魅力,又能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生活。2.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四年级上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面,链接了周恩来东渡日本前所写的著名诗篇;在《猫》的后面链接了周而复和夏丐尊写的两则描写猫的片断。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还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四年级上册推荐的是《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推荐的方法,一是在相关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中重点介绍了《格林童话》,在《卡罗纳》后的“资料袋”中介绍了《爱的教育》。二是让学习伙伴交流对这两本书的阅读,如,在“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中,有学生说“我读完了《格林童话》”;《卡罗纳》一文后有个泡泡:“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课程标准》规定,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要达到这样的阅读量,应该引导读整本的书。我们设想,学生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如果在课外能有计划地读上十来本好书,对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教材中还结合部分课文的学习,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找材料,甚至到图书馆去看书,上网去搜寻,课外阅读的面就更宽了。3.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本册所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既围绕各组专题,又大多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的。例如,“我看到了……”这种看图画,比眼力,是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交谈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观察的发现,是学生经常谈论的话题;“我们的奇思妙想”34 ,顺应了孩子喜欢想象、幻想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畅谈奇思妙想的机会;表示感谢与安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应对交际能力;“保护文物”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学生学习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课文,阅读了有些地方长城遭破坏的资料,对于如何“保护文物”也会有感而发,有话要说。这些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口语交际,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应付能力,又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提高处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也就顺应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习作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想象世界,习作也就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了。4.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册教材从每个专题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搜集、交流资料等活动。特别是第三组和第七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如,“中外童话”这一组,学生在课内外读童话,还自己写童话、续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在“展示台”中学生还展示办的关于童话的墙报和小组编的童话故事集。再如,“成长的故事”这一组,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访问、写信等多种方式,了解名人、亲人或同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写文章、讲故事、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选读课文和适量的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教材。还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当时、当地的语文学习资源,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有:(一)识字方面: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2、要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的指导(二)阅读方面:1、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达到“初步学会默读”的目标。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3、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4、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三)习作方面:34 1、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2、学习写简短的书信,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有: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3、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