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07095
大小:11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06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二次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丰六小高效课堂导案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年级:三年级下册学科:数学课题:口算乘法。主备人:郭用福审核人:小组:使用人:李宏亮使用时间:教学内容:口算乘法(p58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
2、算。教学用具:口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算:20×5 30×6 4×70 100×5 500×3 1000×6 23×2 12×3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3、抢答:(1)3个十是( )? 30是( )个十?(2)300是( )个百?60是( )个十?二、自主学习1、观察情景图: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学生交流,展示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三、合作探究1、引导列式:(
3、1)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 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全班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
4、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 师:你怎么口算?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3、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该怎样口算?(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五、课堂检测(1、2题必做
5、,3、4题选做,5题思考题)四、巩固练习,应用提高。1、做一做。看谁算的对又快。 2、开火车口算比赛。P60页第1、2两题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3、P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六、课后练习:第61页第5、6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
6、主要让学生自学。即: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最后进行交流。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上我还充分发挥“一帮一”的作用,让学生在组内就解决了问题。今天的课堂教学效果证明,像这样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汉丰六小高效课堂导案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课时年级:三年级下册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主备人:郭用福审核人:小组:使用人:李
7、宏亮使用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册p59的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学会乘法估算的方法,会乘法估算。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69、22、74、87、99、182、估算下列各题的结果。你是怎么想的?18×4 53×7 89×522×8 37×3 71×
8、6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2、出示P59例2情境图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引导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三、合作、探究1、“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能根据图中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