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共创和谐

关注民生共创和谐

ID:40692625

大小:5.98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06

关注民生共创和谐_第1页
关注民生共创和谐_第2页
关注民生共创和谐_第3页
关注民生共创和谐_第4页
关注民生共创和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民生共创和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全国优秀大学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贵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贵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十佳优秀理论宣讲员”。主讲人:白明政关注民生共创和谐关注民生共创和谐一、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思想渊源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意义三、关注民生是保障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四、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党和政府所作出的努力一、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思想渊源“和谐”一词蕴含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协调、和睦之意。和谐是人类所向往的一

2、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东西横贯的理念。“和谐”是一种内外协调、上下有序的状态。和谐的本质在于统一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1)人和。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家和。家和万事兴,内和外顺。(3)国和。儒家遵循的准则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4)天地人和。“天”、“地”、“人”并称为“三

3、才”,“天地人和”,是世界最宝贵也最美好的状态——“天人合一”。“和为贵”,源自东方的智慧,语出中国古代经典《论语·学而篇第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尼柯玛赫在其《数学》中提出:美是和谐的比例。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则说,各因素的协调一致就是和谐。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4、的真正解决”。恩格斯也把共产主义称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三)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与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一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列宁:建成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的社会秩序,就必须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意义(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胡锦涛总书记已从六个

5、方面做出了归纳,这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

6、是组织机构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首先,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其次,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第三,我国目前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C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一)何谓民生据考证,“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7、”。在国内,首先明确提出民生思想的当属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他在1924年的《民生主义》中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三、关注民生是保障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这个曾经是共同贫穷的国家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继而达到总体小康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二)中国民生的现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单位:%)社会问题百分比排序社会问题百分比排序看病难,看病贵57.951环境污染9.5010就业失业33

8、.452城乡/地区差距9.2611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32.063进城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6.8712贪污腐败27.404干群关系6.3213养老保障27.325司法不公4.3114教育收费18.966征地、拆迁补偿不公3.6815住房价格过高13.137卖淫嫖娼3.0216社会治安12.858劳资矛盾1.90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