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79397
大小:215.11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8-06
《生物物理学导论(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物理学导论-11第五章生物能力学(4)5.6能量转导作用离子的主动传输可以经由ATP酶被ATP水解诱导,那么离于在热力学梯应方向穿过脂的传输能够通过同一ATP酶引起ATP的合成吗?随着与膜相联的ATP合成问题(对线粒体称为氧化磷酸化,对光合作用细胞器称为光合磷酸化)的解决,这一问题有了肯定的答案在糖酵解反应序列中,ATP的合成(常称为联系底物的磷酸化)通过酶反应发生,在这些反应中,共同的中间体维护产能反应(氧化)与储能反应(磷酸化)的偶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原生质相中,虽然有些细节仍待探讨,但对了解机理并无重大困难。关于同呼吸或光合作用电子传递相偶联的ATP合成的机理,
2、仍无定论。这类能量转导作用的基本观点是其与膜系统相联系;尽管在破碎的膜片段中电子传递可以不被削弱,如果没有线粒体、叶绿体或细菌内膜的完整结构,就没有ATP合成发生。化学假说用解偶联剂获得的实验结果,引出了“高能中间体”的概念。通过类似于联系底物的磷酸化的论证发展起来的一种假说,将这一高能中间体看成一种化学实体。按照这一理论,呼吸或光合作用的氧化—还原反应与ADP磷酸化为ATP的偶联,是通过下述方式达到的。设A、B和C是氧化—还原反应链中相连的化合物,除非还原产物BH2与一中间体I复合,B被AH2的还原就不能进行。因此,AH2+B——A+BH2直接跟随着BH2+I——BH2·I
3、还原的复合物BH2·I又可以放能反应,还原链中下面的化合物,这一反应的自由能则被波纹号标出的高能键捕获:BH2·I+C——B~I+CH2于是形成高能中间体B~I。有磷酸存在时,这一高能中间体被磷酸化,且高能磷酸盐又可磷酸化ADP:B~I+Pi——I~P+BI~P+ADP——ATP+I解偶联剂简单地引起高能中间体B~I的水解,从而阻止ATP形成,但却保持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无论是一种磷酸化反应还是两种磷酸化反应的抑制剂。尽管上述概念的化学假说与某些观察是一致的,但它也有困难。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实验证实高能中间体的存在,更不用说分离它了。仅此当然还不足以排斥这种理论,因为复合物
4、可能是极不稳定的,但更为严重的是,实际上这种理论完全没有考虑与其结构的联系。构象假说化学说的改进是构象说。在这种假说里,高能中间体是I因子的音一构象。这一理论用下列反应式来十t替(5.73)——(5.76)BH2十I‘(:——)B十I。十GH2(5.77)I”十ADP‘Pi。一)ATy十I(E.78)其小I。表示I的高能构象。一种类蛋白质成份可能起着?的作用,没有它就没有与电子传递相佣联的磷酸化看来是可能的。这一因素就是已经提到过的悯联园子(5.4节),它做联在股上的极小的蘑菇(图5.22)。悯联因子已在纪粒体及叶绿体和细菌市发现并分离出来。很可能,从腆上去林佃联因子,就会抑
5、制ALf的形成,而电了传递仍可在这种腹k进行。当把提纯的侗联因子送N到去空了的限系统时,磷酸化作用被恢复。电子传说诱导构象变化的证抿来自这样nt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证明,被悯联的磷酸化的抑制剂仅当放电子传递“激励”时,才与悯联因子纳合。因此,在叶绿体中,仅半加入辐射防于时,抑制剂N—乙基顺丁烯二欣亚舷才抑创允仑磷酸化。而且,用氢的同位素质(”H)这类放射性示踪物还可证实,抑制剂与悯联因子的结合被光照显著提高。虽然构象理论看来可以克服“化学的”高能中间体酌不可检测性,但它仍然缺乏足够令人满意肋细节。它没有关于电子传递成份与偶联因子间结构关系协任何信息,也不必须膜系统的完整性(膜本
6、身可以是悯联成汾必须酌基质)。化学渗透假说化学渗透说是依据完全不同的概念的一种理论,它把功能性作用归之于一完整的联系着膜的系统。实际上,按这一假说,高能中间体是由氢离子穿过内膜的显著位移而形成的横穿细胞器[或细菌)内膜的热力学梯度。这些氢离子是被电子从膜的一例传递到另一例产生的电场移位,因此,电子在膜中的传递是有方向性的,其工作机理示意于团5.36a(对呼吸链)和5.36b(对光合作用链)中。氧化—还原组份(如图5.26所示)在膜内以这样的方式排布:在膜两侧,电子裁体(如细胞色素和非血红素铁蛋白)用氢载体(如黄素蛋白和苯i6)替换。通过这样的安排,或者经由底物的还原(在呼吸电
7、子传递约情况下),或者经由光诱导的初级反应(在光合作用电于传递情况下),被电子载体传输穿过膜的电子产生一电场,引起质子通过氢载体或者从膜内侧移向外侧(在线粒体内膜酌情况下),或者从外侧移向内侧(在叶绿体类爱休的情况下)c在这两种情况下,膜原来虽然可以透过水,但透不过氢离子。移位的质子由此形成一浓度梯度,这在实际上就是高能中间体。与膜联接的ATP酶系统(如上面捉到的偶联因子)则可反过来作用,并通过将质子再移位使ATP合成(图5.36。),图5.37示出了可达此目的的简单方式。H’梯度以某种未知方式的出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