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美汇率之争掀起波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共赢 从经贸方面看,中美双边贸易自两国建交以来呈较快发展态势,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3853.4亿美元,增长超150倍。美国仅次于欧盟位列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快速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为美方带来了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较低的通胀率、新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海外投资回报。对华贸易给美国带来的五大好处。其一,使美普通民众获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减少了美国消费者的开支,增加了他们的福
2、利,也有助于美国在巨额“双赤字”的压力下,得以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据摩根士丹利公司测算,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提高了美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美国自华进口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纺织服装、鞋类、玩具、家具和箱包等占30%左右,电器及电子产品占45%左右。这些物美价廉的产品有效抑制了美国通胀,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按照摩根士坦利公司研究结果推算,2009年自华进口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约1000亿美元的开支。限制自华进口,只能是以美国民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为代价。英国经济学家所做统计显示,如果没有中国的消费品,美国的物价指数将年上升2个百分点。 其
3、二,为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与中国产品有关的贸易、港口、运输、分销、零售等领域的美国企业不仅获得了利润,还聘用了大批劳动力。以沃尔玛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销售中国产品,在全球雇佣工作人员超过200万人,其中大部分在美国本土就业。 其三,美国在华企业的投资取得了丰厚回报。目前,中国制造业的29个大类及中国承诺开放的100个服务业部门均有美国企业投资。2006年,在华美资企业利润总额约100亿美元。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73%的美资企业在华赢利,60%的美资企业在华利润增加,37%的美资企业在华利润率高于其全球利润率,51%的美资企业将中国列为其未来5年
4、投资首选地。中国已成为众多美国企业全球利润的最大贡献者,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仍有超过70%的美国在华企业实现盈利。 其四,中国对美投资促进美就业。中国对美投资目前虽只有45.5亿美元,但增长潜力巨大。中国企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对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如海尔公司在南卡罗来那州的投资、中远公司在新泽西州的投资。其五,美国服务业在对华贸易中获得好处。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产品最终销售中获得的纯利润在10%左右,相当于600亿-800亿美元。2006年美国流通领域仅通过销售中国服装和鞋就获得了700亿美元的增值。美国股
5、市中约1万亿美元的市值得益于中美贸易。6 在中美贸易关系中中国获得的好处:(1)促进国内就业。美国对华投资形成了大量三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吸收了国内部分人员就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对美出口贸易的持续扩大,使我国出口贸易部门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日益增强。(2)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出口贸易的持续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长率。持续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政府通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来获得人民的支持,而且企业利润的快速递增,增加了我国政府整体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政府利用大量盈余财政对经
6、济进行宏观调控。(3)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持续的对华产业转移加快了国内产生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制造业在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加。(4)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和技术研发.随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企业的增多,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国内企业必须加快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制度改革,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使得国内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开始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巨大收益.(5)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持续进入,促进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竞争,这些领域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也持续下降,消费者剩余因此有所改善。同时持续
7、的贸易顺差扩大了外汇流入,也增加了国内的货币供给,消费者的工资与收入水平有所上升,从而间接提高了其消费水平。(6就业人员利得外商对华产业转移的持续,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国内部分剩余劳动力,而其中大部分外资企业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我国企业就业人员工资的平均水平,有利于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6美国售台武器所为何来在美国的战略利益考量中,“以台制华”是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主要手段。只要中国没有实现统一,美国就具备在台海地区军事介入的理由,使中国不得不保持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不能完全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同时美国有意渲染台海地区
8、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引起西方大国对华投资的疑虑及中国周边国家的不安,抵消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及其相关睦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