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测量重力

21、测量重力

ID:40667449

大小:3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5

21、测量重力_第1页
21、测量重力_第2页
21、测量重力_第3页
21、测量重力_第4页
21、测量重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21、测量重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3”自主互动教学模式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教案备课人:刘春雨备课时间:5、2、上课时间:5、3、课题21、测量重力课型“3+3”自主互动三维目标1.认识常见的测力计,了解测力计的构造,懂得重力的单位。2.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3.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进行观察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制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双边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一、生活切入导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苹果为什么落地》,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苹果为什么落地呢?”到底怎样来测量物体受的重力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

2、来学习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屏幕出示课题:测量重力):苹果受到了地球引力的作用或者重力的原因。一、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认识测力计。师: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呢?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有一种专用工具。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这种工具叫做测力计。我们先来认识常见的测力计(板书:认识测力计)。教师分别展示并板书常见的圆筒测力计和平板测力计师:以前接触过测力计吗?看来大家都不十分了解,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实验桌上放置的平板测力计,看看它分为几个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分小组仔细观察测力计的构造,讨论交流。师:哪个小

3、组来交流你们的发现?你们小组认为测力计分为几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渗透测力计各部分构造的作用,并随时板书:底板、刻度、指针、弹簧、挂钩、提环教师根据情况补充并板书——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师:很好,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测力计是由底板、刻度、弹簧、指针、挂钩和提环构成。测力计上的这个字母N就是重力的单位“牛顿”的字母表示,简称“牛”。这是为了纪念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在力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全世界都统一使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学生汇报测力计构造大屏幕展示测力计构造图:底板、刻度、弹簧、指针、挂钩、提环师:现在,请同学们观

4、察测力计两边的刻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师:同学们说,我们测重力时,应该读哪边?为什么?师: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吗?师:同学们想一下,用这个测力计测量重力超过1牛顿的物体时,会怎么样?学生观察后交流——测力计两边的刻度单位不一样,一边是克,一边是牛顿。应该读牛顿这边,因为重力的单位是牛顿每个大格是0.1牛顿。在0和0.1之间有10个小格,1个小格是0.01牛顿,最大刻度是1。2、学习使用测力计的方法。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测力计,那我们该怎样正确使用测力计呢?小组讨论一下使用测力计的方法。大屏幕展示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

5、到0刻度处;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c.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可超出测量范围;d.待指针稳定后再读数。)学生回答,归纳出每个测力计都有最大测量范围,测量时不能超出测量范围。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整理测力计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师: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测力计,想不想测量一下你们感兴趣的物体?三、生活实践应用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测力计的结构,也学会了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方法,真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测力计来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生:想。)现在,请各小组先估计桌面上被测物体所受到的重

6、力大小,然后再轮流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随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中。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制作材料(老师出示橡皮筋、木板、铁丝、铁钉、钩码、直尺、彩笔),现在,各小组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根据老师的提示(用橡皮筋代替弹簧,用木板做底板,用铁丝做挂钩和指针,用铁钉在木板的一端固定好橡皮筋,在木板上用彩笔画出刻度,自然状态时标出0刻度的位置,然后用测力计测1N的钩码,确定好1N的位置,在0~1N之间平均分成十小格,每小格是0.1N,标出刻度。)制作简易测力计。小组内合作制作测力计,学生展示作品,师生点评,表扬制作好的同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教师活

7、动学生活动修改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培养学生使用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并应用到实践中。在生活中学生对测力计的接触比较少,可以借助对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地球,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教研组长签字马铭良教导主任签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