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47001
大小:1.33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8-05
《遗传变异2与细菌耐药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的变异机制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基因的突变1第三节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基因转移(genetransfer)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过程称为基因转移。重组(recombination)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可通过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方式进行。23.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transduction)局限性转导(r
2、estrictedtransduction)34供体菌受体菌转导噬菌体细菌DNA噬菌体DNA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transduction)5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transduction前噬菌体从溶原菌染色体上脱离增殖时噬菌体的DNA大量复制,装配时可能发生错误转导噬菌体能以正常方式感染另一宿主菌,将其头部的供体菌染色体注入受体菌内。被包装的DNA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6结果完全转导流产转导未整合整合7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transduction或称特异性转导,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
3、体上特定的基因。溶原期时,噬菌体DNA整合在细菌染色体特定部位噬菌体DNA发生偏差分离,将自身的一段DNA留在细菌染色体上,而带走了细菌DNA上两侧的基因。当其转导并整合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性状。84.溶原性转换(lysogenicconversion)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以前噬菌体形式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95.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fusion)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细菌细胞壁被破坏,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10整合噬菌体lyso
4、genicconversion噬菌体为载体供体菌transduction性菌毛供体菌conjugation直接摄取供体菌transformation转移方式基因来源基因的转移和重组11第四节基因突变基因突变:DNA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所致的基因结构的变化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碱基置换:转换(transition)和颠换(transversion)插入或缺失导致移码突变12一、基因突变规律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突变率:自发突变率很低1×10-6~1×10-9诱发突变高1×10-4~1×10-6突变与选择回复突变与抑制突变13影印试
5、验(replicaplating)14二、突变型细菌及其分离抗性突变型营养缺陷突变型条件致死性突变型发酵阴性突变型15第五节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影响细菌学诊断预防耐药菌株的扩散制备菌苗检测致癌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16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第一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第二节细菌的耐药机制第三节细菌耐药性的防治17第一节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抗菌药物:具有杀菌和抑菌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抗生素:对特异性微生物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抗菌药物的种类:按化学结
6、构和性质来分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按生物来源分类:细菌产生的、真菌产生的、放线菌产生的18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其他人工合成抗生素19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根据抗菌药物对细菌结构及功能的干扰环节不同,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下列几类: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β-内酰胺类,2.损伤细胞膜的功能:如两性霉素B、酮康唑3.影响蛋白质合成:如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4.抑制核酸合成:如磺胺药、利福平、喹诺酮类20211.干扰细菌
7、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竞争性与细胞膜上的转肽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干扰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无法形成细胞壁转肽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PBP)222.增加细菌胞膜的通透性某些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类抗生素使细菌细胞膜裂开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磷酯结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细菌死亡。23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糖甙类及四环素类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氯霉素、红霉素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受阻。244.抑制核酸代谢利福平特异
8、性地抑制细菌RNA多聚酶的活性,阻碍mRNA的合成。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妨碍细菌DNA的复制。255.抗叶酸代谢干扰核酸的合成磺胺类、甲氧苄啶、乙胺丁醇、异烟肼等。干扰敏感细菌叶酸合成,使细菌不能获得嘌呤以合成核酸。哺乳动物细胞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