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下人类的老师

苏教版语文四下人类的老师

ID:40597828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苏教版语文四下人类的老师_第1页
苏教版语文四下人类的老师_第2页
苏教版语文四下人类的老师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下人类的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类的老师东关文昌初晓晶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1)、齐读课题:人类的“老师”  (2)、师:提问:这里的“老师”指的是谁?(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  (3)、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答案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师:这两句都告诉我们人类的“老师”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意思是一样的,这在写作方法上叫什么?(首尾呼应)  过渡: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看课文讲了哪些生物给人类带来的什么启示呢?  分析理解写法:(提出问题: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接着列举了

2、鸟、蜻蜓、鲸、鸡蛋、袋鼠等分别说明,最后进行总结: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二、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学习3至6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探究“蜻蜓”的秘密。  (1)研读第3自然段。  思考:A、老师是谁?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B、它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C、一句话概括。  提供句式:人们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2)填空: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从()得到启示,

3、发明了()。可以说,鸟儿是人类的老师。  (3)过渡: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向自然学习,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30年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难题,是什么难题?出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4)面对这一难题,人类又向一位老师请教,它是?划出这位老师的特别之处。  出示: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  出示相应段落,师点拨:人类通过观察,发现了蜻蜓翅膀末端有一处深色斑,这其实就是“翅痣”。有了它,蜻蜓克服了飞行时产生

4、"颤振",起着飞行平稳的作用。  (5)问:蜻蜓这位老师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启示?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师点拨得到的启示:人们在飞机设计时,在机翼前置部分加上了加重装置,避免了机翼剧烈抖动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师问:那人类从蜻蜓那儿得到启示容易吗?你从哪里读出来?小声读,用手中的笔划出相关词句。  生: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  (师点拨:好久好久、才)  指名读、齐读、师示范读。可见,蜻蜓是——(课题)。  出示: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6)现在,飞行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的

5、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7)根据句式进行概括。  (8)课文第3自然段从人类遇到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生动具体。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师总结学法,下面同桌按照第三自然段的学法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探究“鲸”的秘密。  (1)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  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你也来说说看?)  (2)师问:鲸这位老师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出示: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

6、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师适时点拨并现场勾勒鲸的形体,并过渡: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的形体就是“流线体”。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3)师问:鲸给人类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出示: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5)根据句式进行概括。师总结:看来,鲸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3、学习第5自然段,探究“鸡蛋”的秘密。  (1)做实验:请学生上台捏鸡蛋。师问:鸡蛋为什么捏不坏?  (2)师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

7、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师问: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这样的结构就叫做“薄壳结构”。这样的薄壳结构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比如贝壳、乌龟壳、海螺壳,甚至是人的头盖骨。  (3)师出示图并总结: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