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1生物与环境

专题十1生物与环境

ID:40579832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4

专题十1生物与环境_第1页
专题十1生物与环境_第2页
专题十1生物与环境_第3页
专题十1生物与环境_第4页
专题十1生物与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1生物与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生物与环境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一)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认识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营养、呼吸、能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即“自然环境”)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非生物因

2、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一)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竞争:同一草原上的兔子与牛羊。种间关系捕食:狼捕食羊;羊吃草。寄生:动物体内的吸血虫;菟丝子将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营养。种间互助:蚂蚁与蚜虫共生。种内互助:蚂蚁一起搬食物种内关系种

3、内斗争:植物种植过密反而减产,他们争夺阳光、肥、水等。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种群:在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共栖: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动物生活在一起而彼此都有利的现象(寄居蟹与海葵关系)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得益,如果使两者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继续生存(藻类与真菌关系)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异种生物之间

4、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共生、捕食、寄生等。)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二)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能松土,蜣螂是“自然清道夫”5,蝗虫危害农作物,老鼠破坏森林、草原,还吃掉大量的粮食。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2.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空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净化空气等。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3.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4.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空气的

5、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5.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书P15)保护色:变色龙、蜥蜴昆虫、北极狐、熊等形态、结构的适应拟态:竹节虫、枯叶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警戒色:七星螵虫、毒蛇、黄蜂生理、行为的适应:鸟类的迁徙、动物的冬眠。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6、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一、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绿色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能源,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人和动物——吸收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分解者: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以外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一、生态系统的组成⒈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里,生物与

7、环境互相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⒉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能源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消费者:人和动物——吸收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⒊食物链与食物网: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⒋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⒌5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⒍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七上29页分析池塘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