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e_and_Punishment导读贺蓉

Crime_and_Punishment导读贺蓉

ID:40523410

大小:2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4

Crime_and_Punishment导读贺蓉_第1页
Crime_and_Punishment导读贺蓉_第2页
Crime_and_Punishment导读贺蓉_第3页
Crime_and_Punishment导读贺蓉_第4页
资源描述:

《Crime_and_Punishment导读贺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rimeandPunishment导读by贺蓉adaptedfrom胡蓉,刘富利作家作品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

2、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昼》(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

3、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

4、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4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在《群魔》(1871~1872)中已没有被侮辱与损害者的形象,而只有对革命者的攻击了。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作者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描写了无耻、卑鄙的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堕落崩溃。对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

5、火热之中的人们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极的一面,例如认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价值,只有宽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类社会等说教。《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于1865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还没完稿就已经成为轰动一时的名著,他是最能代表作者艺术风格的社会心理小说。写作时,由于妻子和哥哥相继去世,作者负债累累,癫痫病经常发作,它是作家痛苦的精神的表现。《罪与罚》以触目惊心的紧张情节,展现了赤贫、奴役、酗酒、卖淫、凶杀等现实生活图景,并对犯罪心理、社会思潮、伦理道德等问题作了探讨。主人

6、公拉斯柯尼科夫具有矛盾的“二重人格”——心地善良的杀人犯。“罚”既是肉体上的罚,又是精神上的罚。作者认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只有受苦赎罪,灵魂才能再生。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残酷的天才”,他以“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出现,让读者与主人公一同经受“精神苦刑”的折磨。叫人不寒而栗。在原著中,作家采用内心独白、意识流等手法,强调直觉主义,尤其在表现梦境的幻觉、心理的病态、精神错乱、歇斯底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被西方现代派作家尊为鼻祖。——摘自《世界一流文学名著精缩》(四川辞书

7、出版社,1998)及罪与罚_百度百科人名读音阅读本书所遇到的麻烦之一可能就是俄语人名的英语读音。我经多方查找和请教,仍然没能找出人名标准的注音方式。建议大家在讨论时可尝试使用英语的发音规则,或者小组成员统一简称,如把主人公简称为“Rask”。KeyFactsauthor · FyodorDostoevskytypeofwork · Novelgenre · Psychologicaldramatimeandplacewritten · 1865–1866,St.Petersburg,Russiadateof

8、firstpublication · 1866;appearedseriallyinTheRussianMessengerbeforebeingpublishedinbookformin1867narrator · Third-personomniscientprotagonist · Raskolnikovantagonists · Luzhin,PorfiryPetrovich,Svidrigailov,R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