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90933
大小:80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压强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吴山镇中心学校阳光理想课堂执行教案八年级物理学科2017.4.21星期五主备课人张金锐上课教师刘敬东成员第课时课题课题:压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3.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科学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难
2、点: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教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抢答,补充完整);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压力生:物体之间相互挤压产生的力。师:压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挤压而产生的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压力与重力的关系?生:压力与重力没有直接联系。图1中压力等于重力,图2中压力小于重力,图3中压力与重力没有直接联系。(三)新课教学师:展示图片并
3、且提问,谁能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师:取下笔套,用手指轻轻捏住笔的两端,再用点力,手指有什么感觉,两边手指的感觉是一样的吗?生:轻轻的捏,手指不疼;加点力,手指疼。两边手指的感觉不一样,其中捏住笔尖的一头更疼一些。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师:通过分析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说出理由。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采用什
4、么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师: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生: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调节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调节受力面积。G甲乙丙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比较甲和乙,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在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师:比较甲和丙,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师:综合上述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压强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5、叫做压强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 即:1Pa=1N/m2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芭蕾舞演员和大象谁对地面的压强大?芭蕾舞演员:体重:475N足尖面积:9.5cm2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生:学生计算比较解:F1=G1=475N,F2=G2=60000NS2=600cm2╳4=0.24m2P1===5X105PaP2===2.5X105Pa∵p1>p2∴芭蕾舞演员足尖对地面的压强比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3.增大和减小压强师:由p=F/S可知,增大或
6、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生:增大或减小压力,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师:阅读课本“想想议议”试举例说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我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生:观察图片,并说出采用何种方法改变压强。师:提出问题一个小孩在冰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将要破裂,这时他应该如何自救呢?生:讨论并交流方法。生: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板书)(四)当堂练习请说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1.锯、剪刀、斧头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为什么?2.背书包为什么要用宽而扁的带,而不用细绳?3.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
7、,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假如尖喙变钝了,它还能够成为森林医生吗?(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主要采取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布置作业1、实际通过测量,计算自己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2、调查身边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以《压强与生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长江练习册本节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思路是从回顾已经学到的力与力的作用效果,自然的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猜想设计实验,再让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很
8、快就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并在设计试验中再次复习了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本节课比较流畅,师生配合很默契,学生在小结时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握住本节课知识点,但是课程引入时间偏多,设计实验时学生讲述的时间片场,课程结束有点匆忙,练习偏少。今后我要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