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ID:40459032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3页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成像基础上,进行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探究。本节教学重点内容是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是通过数据分析描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理化实验操作的必考内容。【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分析有欠缺。但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心情很迫切,对新生事物有很浓厚的兴趣,渴望掌握知识。本节课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直观的实验、直观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可以利用这节

2、实验探究课创设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设计理念】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通过生活中的透镜的学习,凸透镜可以成三种不同的性质的像并不陌生;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分析,使学生明确成像性质的不同是由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的改变造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通过改变物距的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呈现不同的像时对应的物距和像距,最后由学生的数据分析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

3、所成的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2、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4、1、学生实验:(1)利用凸透镜对着远处的物体,可以观察到成倒立缩小的像;(2)利用凸透镜贴近课本,观察到字是正立放大的2、教师设问:有没有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呈现倒立放大的像。)3、什么原因造成凸透镜成像不同呢?(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物理学中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引出本节用改变物距的方法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4、提出问题:物距的变化会对成像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二、进行新课(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2、设计实验:通过改变物距,找出凸

5、透镜呈倒立缩小、倒立放大和正立放大的像。并把对应的物距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记录在对应的表格中。(1)本次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2)结合幻灯片,介绍实验过程,并说明实验注意的问题。3、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督促他们及时记下各种数据,给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提示。)4、分析与论证:(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简图,并标上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的位置。(2)三种不同性质像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粘贴纸条,同种性质的像用

6、同种颜色的粘贴条,根据物距和像距把物体和像的位置用粘贴条贴上。(3)学生很直观的观察到物体在不同的位置时,通过和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的比较,最后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动画展示;6、交流与评估:三、实验拓展(1)实验过程中,如果光屏出现了清晰的像,此时如果不小心手指尖遮到了部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还能不能成完整的像?四、运用与挑战1、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中的哪个规律。2、一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

7、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五、收获与体会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到规律的,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六、布置作业P98:想想议议(必做)P99:动手动脑学物理:4(选做)板书设计:(1)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f2f(3)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