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_机械效率__第1课时_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第3节_机械效率__第1课时_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ID:40436477

大小:2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2

第3节_机械效率__第1课时_机械效率及其计算_第1页
第3节_机械效率__第1课时_机械效率及其计算_第2页
第3节_机械效率__第1课时_机械效率及其计算_第3页
第3节_机械效率__第1课时_机械效率及其计算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3节_机械效率__第1课时_机械效率及其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 教学重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2.2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学习指导一、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6面、第87面,完成下列填空: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 钩码的重力G 、 钩码提升的高度h 、 拉力F 、 绳端移动的距离s ;2.计算有用功的方法: W有=Gh ;3.计算总功的方法: W总=Fs 。●小组讨

2、论: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1)如图安装滑轮,记下钩码所受的重力G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2)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h,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3)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教师点拨:我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没有考虑摩擦的因素.●跟踪练习: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物理量实验次数钩码总重G/N钩码上

3、升的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h140.11.8[来源:学*科*网]0.3260.12.40.383%340.11.40.557%440.21.41.057%(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匀速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74%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 b 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 c 图做的。(选填“a”、“b”或“c”)(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

4、同一滑轮组, 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无关 。学习指导二、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自主预习:阅读第87面内容后完成下面填空:1.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 改进结构 、使它更合理、更轻巧。2. 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也有重要作用。●小

5、组讨论:1.实验探究: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改变呢?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实验步骤:①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两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②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四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表格设计:钩码重力G/N提升高度h/m有用功W有用/J自由端拉力F/N自由端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两个钩码四个钩码[来源:Zxxk.Com

6、]分析表格数据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教师点拨:同一机械的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而变化的.例如:一个组装好的滑轮组,其提起的物重越大,则其机械效率越高,因为此时的额外功(提起机械本身所需要的功)相对越小;当然,由于机械间的摩擦而造成的额外功并不会减小.当额外功一定时,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跟踪练习: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  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B)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

7、的有用功较多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2.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两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 F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别为W甲和W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和η乙,则W甲 < W乙,η甲 < η乙.(均选填“>”、“=”或“<”)    3. 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序号钩码重(N)动滑轮重(N)

8、拉力(N)钩码上升的高度(m)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有用功(J)总功(J)机械效率(%)140.52.30.20.40.80.9287.0240.92.50.2[来]0.40.81.080.0360.53.30.20.4①②③(1)完成表格中实验数据①、②和③的计算.(2)通过比较哪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以初步判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你可以用哪两次实验数据来验证他的观点是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