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36266
大小:17.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2
《第2节 弹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 “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
3、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这样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措施和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
4、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 对于弹力只要求初步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而不要求分析它的三要素。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说明物体在发生形变时要产生弹力。为了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除了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压桌子,观察拇指的确发生了形变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微小形变的实验,例如本课最后给学生留的课外拓展实验。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重点在它的正确
5、使用而不在它的测量原理,课本只用一句话“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对其原理作简单交代。教学中不能采取“灌输” 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边探索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探索遇到的新器材的使用方法而打好基础。让学生领会间接测量原理,即用可直接度量的量去间接表现那些不便直接测量的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归纳法:通过观
7、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弹簧、钢直尺、弹簧测力计、拉力器、气球、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只等。 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橡皮泥、面团、乒乓球、弹簧、长木板,钢直尺、钩码一组、弹簧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2分钟)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分别请同学
8、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松手后,观察他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弹簧和橡皮筋松手后又恢复了原状;橡皮泥和铜丝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 学生甲: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