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02616
大小:16.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识字8人之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部编本语文第二册识字8人之初教材分析:《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炼、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本文节选了其中的四句,第一句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第二句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第三句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年轻时学习不努力,待白了少年头就会一事无成;第四句是说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三字经》的部分内容,能够朗读背诵其
2、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内容理解不深刻,教学时不仅让学生熟读成诵,而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2.过程与方法:(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指导他们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2)引导学生读出节奏韵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教学重点:(1
3、)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谁能背诵几句给大家听听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内容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
4、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在文中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借助拼音再读课文。(自读、小组读、分段读)(点评: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2)教师指导识字、释义,认识“教”多音字。(3)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2、学习生字、我会写。(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
5、义”指名认读、领读。(2)组词、用新词说句子。(3)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点评: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形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四、学习课文。(一)诵读感悟,尝试背诵。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4、指读,评一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点评: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从而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二)深读课文,理解含义。1、人之初。(1)全班朗读。(2)小组交流第一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
6、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2、子不学。(1)全班朗读。(2)小组交流第二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3、拓展内容。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1)谁读的准?(2)谁会背诵?(3)谁知道意思?(点评:
7、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六、作业布置:1、书写生字。2、诵读课文。七、板书设计: 识字8 人之初 学习环境 专心一致 人之初 懂礼、成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