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和眼镜教案

眼镜和眼镜教案

ID:40381906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1

眼镜和眼镜教案_第1页
眼镜和眼镜教案_第2页
眼镜和眼镜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眼镜和眼镜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眼睛和眼镜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眼镜的矫正原理。难点:晶状体调节对于成像的影响,将科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器材】挂图、眼球模型、视频、乒乓球、书、石块、铁块、茶水杯教学过程提要一、引入新课教师活

2、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这些东西(乒乓球、书、石块、铁块、茶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这是什么?听讲、思考。 教师在教室走动,拿着这洗东西,让学生摸。师:为什么不用眼睛,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学生摸这些东西生:因为我们有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能摸出来是触觉的作用。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其实这些东西的特点,除了用手摸,用眼睛一下就媒体运用二、眼睛的结构可看出来。眼睛是一个既复杂有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

3、物体的吗?上节课我布置收集关于眼睛的资料,来说给大家听。1.回忆生物课有关眼睛结构的知识,观看课件,识别眼睛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瞳孔、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强调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1.认真观看课件,识别眼睛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课件“眼睛”。2.提出问题: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距不变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2.观看课件,阅读课本。了解眼睛是怎样看到景物的。使用课件“眼睛”。3.分析:正常眼睛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改变它

4、的薄厚,从而改变晶状体的折光能力,使得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总能成像于视网膜。3.观察、体会晶状体形状改变对光路及成像的影响。 三、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实验演示:蜡烛为被观察的物体,凸透镜代表晶状体,光屏代表视网膜。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置在光具座上。将蜡烛位置固定,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让蜡烛通过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用较厚(焦距比原来小)的凸透镜替换原来的凸透镜,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前后移动光屏,找到能成清晰像的位置。启发学生思考。1.观察得出:当换用比原来厚的凸透镜时,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

5、的像。将光屏靠近凸透镜,能找到一个成清晰的像的位置。说明换用厚的凸透镜时,所成的像靠近凸透镜了。使用课件“眼睛”。2.用较薄的凸透镜替换原来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并思考。2.当换用比原来薄的凸透镜时,光屏上也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把光屏远离凸透镜,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说明薄的凸透镜成像远离凸透镜。 3.引导:透镜的厚薄会影响成像的位置,晶状体就相当于凸透镜。组织学生讨论: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3.观看课件,并回答。使用课件“眼睛”。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

6、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4.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能使光发散。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因为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经矫正后,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 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指导阅读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透镜焦距f,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透镜焦度ΦΦ= ,度数=100Φ,1.阅读。 2.进行课堂练习。2.完成课堂练习。3.指导学生进行小结。3.进行小结与交流。三、布置作业(一)默写概念;(二)动手动脑学物理;(三)同步3.4

7、;(四)指导3.4【教学后记】回答以下问题:1.+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眼?哪个是近视眼?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2.取一副老花镜,测定它的两个镜片的度数。解答:1.+300度的眼镜片的焦度Φ=3m-1,f= =m=0.333m-200度的眼镜片的焦度Φ=-2m-1,f= =-m=0.5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