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05271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语文北师大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曲周县第一中学张凤云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
2、《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过程与方法】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2.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学
3、生准备:1、预习诵读,解决文言知识2、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品味过“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曾经欣赏过“明月照松间,清泉石上流”的宁静恬淡;曾经回味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刻骨相思;曾经领略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也曾经感受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今天,让我们一起赏析张若虚笔下的,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设计意图】以与“月”相关的诗句导入,突出“月”在本诗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所抒之情与上述诗句情感的不同之处。二、走近作者1.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
4、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但《全唐诗》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2.古今评价:《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此诗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春江花月夜》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绘之景,所谈之理,所抒之情。三、听配乐朗读,理诗歌思路1.听配乐朗读,学生自由诵读,谈心中感受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读出了缥
5、缈,读出了灵动;读出了孤独感;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有助于进一步的品味鉴赏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妙处;体会作者通过精妙的语言描绘动人的情境,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感悟。也要求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有较深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2.自由诵读,分组讨论,理清文章思路(一)写景(1-8句):春江花月夜。一层(1-4句):月共潮生。二层(5-8句):月照花林。(二)说理(9-16句):因月生感。(三)抒情(17-36句):月下相思。一层(17-28句):思妇怀人。二层(29-36句):游子思家。【设计意图】如今高考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文本
6、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落大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本环节旨在教授学生抓住段落主要内容概括段意,理清文章写作思路。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四、品味鉴赏1、赏画面,感美景(1)在这1-8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汀州(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春江潮水涌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波光粼粼。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过春天花草遍地的原野,月华洒在花叶上闪着银光,似天降流霜,与江畔白沙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
7、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3)小结: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2、看孤月,悟哲理(1)当孤月高悬时,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诗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遐思冥想,诗人提出了什么问题?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