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

ID:40282969

大小:22.7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_第1页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_第2页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_第3页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氮的循环》1-3自然界中的元素——氮的循环(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2.通过了解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3.氮气、NO和NO2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氮气、NO和NO2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氮气、NO和NO2的性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元素的存在2.氮的循环二、氮气1.氮气的性质

2、2.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表示。3.氮的固定(1)概念: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2)分类:氮的固定三、氮的氧化物1.不同价态的氮的氧化物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对应氮的化合价+1+2+3+4+4+52.NO和NO2物质NONO2颜色、气味、毒性、状态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水与氧气反应2NO+O2===2NO2不反应与水反应不反应3NO2+H2O===2HNO3+NO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重点剖析] 氮的氧化物与

3、O2、H2O反应的计算,常见的有三种方法:1.加合式法(1)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由4NO2+O2+2H2O===4HNO3可知,当体积比:V(NO2)∶V(O2)(2)NO与O2同时通入水中:2NO+O2===2NO2、3NO2+H2O===2HNO3+NO总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当体积比:V(NO)∶V(O2)(3)NO2、NO、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①可先将NO和O2转化为NO2,再按上述各种情况分别处理。②也可先将NO2和H2O反应转化为NO,再按4NO+3O2+2H2O===4HNO3情况处理。2.原子守恒法4NO

4、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的组成,都与N2O5+H2O===2HNO3等效。当NO、NO2、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利用混合气体中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n(N)∶n(O)3.电子守恒法NO与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在这当中,存在着NO向NO2转化、NO2向HNO3转化的同时又生成NO的循环反应。但总体来讲,NO→HNO3,N的化合价升高是由于被O2氧化,因此可写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必然相等。[典例印证][例题] 室温时,在容积为amL的试管中充满NO2气体,然

5、后倒置在水中至管内水面不再上升;再通入bmLO2,则管内液面又继续上升,测得试管内最后剩余气体为cmL,且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则a、b、c的关系是(  )A.a=4b+3c       B.a=4b+cC.a∶b=4∶1D.a∶b=4∶3[解析] 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amLNO2会生成mLNO,通入O2后,最后气体不支持燃烧,故cmL为NO,即与bmLO2反应的NO为mL,根据化学方程式:4NO+3O2+2H2O===4HNO3可知∶b=4∶3,整理可得a=4b+3c。[答案] A氮的氧化物与O2混合通入水中,剩余气体只可能是NO或O2,不可能

6、是NO2,因为过量的NO2会与水反应生成NO,且所形成溶液中的溶质为HNO3。现有NO2、O2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逸出气体2mL(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是(  )A.2.2mL  B.2.4mL  C.3mL  D.4mL解析:选D (总反应式法)根据有关的反应: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设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V(O2),剩余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①若剩余O2,则V剩=V(O2)-[12mL-V(O2)]=2mL。解得V(O2)=4mL,D正确。②若剩余NO,则V剩=

7、[12mL-V(O2)-4V(O2)]=2mL。解得V(O2)=1.2mL。◆教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