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70867
大小:8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3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罗列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4篇。体现了“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对课文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保留了原教材20篇课文,新选了12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其中《阿里山的云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桃花心木》《乌塔》《“诺曼底”号遇难记》《金色的脚印》《理想的风筝》《最后的辉煌》《放弃射门》《鲁本的秘密》《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2、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本册教材对课文的编排,围绕2个训练重点设计,分别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按一定顺序写》,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在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
3、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课文,所选课文强调内容的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适合学生阅读和老师教学,每组中的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预习,预习的要求略有提高,要求学生先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思考·练习,一般安排3—4个题目,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阅读提示,安排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问题,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
4、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读写例话。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按一定顺序写》分别安排在第二、第五组中。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小结。这些训练项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本册例话,分别就读和写的某一点说明了训练什么和怎么训练。积累·运用。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第二、八两组中安排了“实践活动”。在整合的训练中,内部各项训练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其中“读读
5、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教材安排了内容和课时,安排了6次训练,分别是“春天的发现”“交流读书收获”“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机、农具”“怎样过‘六一”“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介绍少儿节目”,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现互动的交际性。实践活动,目的是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
6、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它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能力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时可以不手课时的限制,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千万不要为了考试而去上课。习作,纪实文、想象作文和写应用文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作文能力;。二、参照课标需要达成的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识字量为225个,要求学会的16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只认不写的65个。只
7、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结合实际情况,是新课程目标)(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和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文15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培养理解
8、含义深刻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