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68553
大小:659.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29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魏晋文学概说一、魏晋风度与诗化人生对酒放歌、临刑挥琴、尘尾清谈、兰亭流觞、东篱采菊社会离乱战争不断、朝代更迭频繁PK诗化生活魏晋风度的魅力以最解放的思想、最张扬的个性和最艺术化的生活消解了最黑暗的政权专制下最痛苦的人生境遇,它与春秋战国之诸子争鸣、晚明之文人的狂狷一样,是人文精神的大绽放。二、文学自觉的时代继承与革新1、个人的自我觉醒。经学衰弱,玄学流行,佛儒道融合。文人的学术思想、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2、文学理论的自我觉醒。淡化了政治倾向和社会功利性。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创作很繁荣,成就很高。一、
2、建安诗歌建安风骨情辞慷慨、格调刚健建安诗人三曹、七子、蔡琰1、汉乐府现实主义传统,忧患民生、抒写政治理想(建安诗歌灵魂)。“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历史贡献带领一代士人摆脱了唯唯诺诺、一味屈从的奴性,创造了一个充满通脱个性和奔放激情的时代。文学贡献乐府旧题写时事。《蒿里行》“汉末实录”史诗2、诗歌脱离四言定型,并乐府化(歌谣化,抒情化)。3、奠定了五言诗的新形式,推动了七言诗的创作。4、曹丕《典论·论文》“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宋书·谢灵运传论》)。二、晋代诗歌1、正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
3、阮咸、王戎、刘伶。一方面逍遥林濮、诗酒酣畅、琴啸和谐,诗意生活一方面被迫为官、纵酒放诞、裸身狂欢、穷途痛哭。诗歌抒写个人苦闷忧愤的情怀,格调隐晦曲折、远旨遥深。阮籍阮瑀之子,少“有济世志”。崇尚老庄,蔑视名教礼法,“口不臧否人物”,“喜怒不形于色”。因“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遂酣饮佯狂,全身避祸,在痛苦与矛盾中度过一生。代表作《咏怀》82首,《大人先生传》等。嵇康才华横溢,愤世嫉俗,蔑视礼法,谈玄服食。“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被司马氏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罪名而杀。诗风清峻简丰。代表作《幽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士族文
4、学精神自由VS政治险恶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不能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思考:为什么"酣饮为常"的诗人在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主观畏惧回避想说不敢说实写时代之“夜”漫长黑暗"众人皆醉我独醒"何以解忧?惟有弹琴!愁绪万端忧心忡忡人物形象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鉴赏首二句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虚写客观情多且深难以言明咏怀其一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清月风高洁不群薄帷吹我襟冷意透背“清幽绝俗”的自然景色孤寂的伤感和愤慨衬托鉴赏: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近景眼中静景远景耳外动响号鸣衬托凄清幽冷孤鸿
5、翔鸟“北林”用典《诗经·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失群之雁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惊弓之鸟阮籍象征孤独寂寞恐惧不安象征暗示史评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点明主旨忧思诗眼阮籍其它诗作:“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只有忧伤伴我独自伤心。“反复零乱,兴寄无端”(沈德潜语),“如晴云出岫,舒卷无定质”(王夫之语),“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在《诗品》)辑评:2、太康文学形式主义和模拟因习气严重张协、张载、张亢;陆机、陆云;
6、潘岳、潘尼;左思左思风力“洛阳纸贵”。笔力矫健、气势高拔、辞采壮丽3、东晋诗歌(1)玄言诗许询孙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2)田园诗陶渊明醇淡自然,使五言创作别开生面。第二节陶渊明一、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彭泽令。远祖是名将陶侃、外祖父是名士孟嘉。29岁以前居家读书;29岁至41岁时仕时隐;41岁至63岁归隐。儒家安贫乐道、修养道德人格和济世救民道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个体自由、超脱世俗二、陶渊明的诗歌分类1.田园诗A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田园生活。理想化、艺术化境界诗人恬
7、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对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否定。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B抒写躬耕生活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C描写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现实世界《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2.咏怀诗和咏史诗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3.其它:行役诗赠答诗哲理诗《饮酒》其五一、题解组诗,二十首。写于归田(405年)后第12年(安帝义熙12年或13年)。反映诗人归田后的生活、思想变化过程。二、内容详解第一层现实中的人能否超脱于现实之外?“心远”超脱
8、绝弃富贵荣华之念,达到内心世界的恬澹虚静。“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晋书·隐逸传》第二层倦而知还,心与境合“采菊”二句描写诗人乐得田园的“悠然”心境;苏轼:俗本作“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