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58626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29
《高考历史备考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备考复习有效教学策略【摘要】2011年重庆高考试题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命题特点的蛛丝马迹中,我们仍能找到一些不是规律的特点,可为重庆的高考备考找到一些提示和借鉴。【关键词】重庆历史试题命题特点教学策略2011年重庆高考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创新方面可圈可点,如试题大量创设新情境,采用的新材料丰富多彩等,可以看出重庆卷尽力向新课程靠拢的倾向。但试题在立意和问题设置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出入,无法跳出考察基础知识——死记硬背这种怪圈,与命题者原有的能力立意有较大出入。从命题特点的蛛丝马迹中,我们仍然能找到一些不是规律的特点,可以为重庆的高考备考找到一
2、些提示和借鉴。一2011年重庆历史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1.紧扣“考试说明”,立足基础知识“谨慎有余、创新不足”似乎一直是重庆高考历史试题让人诟病的地方,在求“稳”这个“紧箍咒”的束缚下,在“知识”与“能力”这两个考察目标之间,重庆高考试题一直似乎更青睐前者。2011年重庆卷仍然延续了以前的风格,紧扣“考试说明”,立足基础知识,对考生识记教材内容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2.力求知识点覆盖全面因为受到试题数量(选择题12道,主观题2道)的限制,重庆卷为了体现试题的信度和效度,除了紧扣“考试说明”外,还尽量追求考点的高覆盖率,特别是选择题的选项尽可能增加跨度,设置不同章节的选项,甚至是不同板块的内容。
3、如13题表面是考察中国古代的制图学,实际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程的理解,涉及魏晋时期的地图学家裴秀、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3.新材料、新情境,新课程色彩导向浓厚新课程的考试大纲要求“命题不拘泥于教材,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也就是要求题干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情境,这样就使考察目标由以前的“知识立意”角度向“能力立意”角度转化。重庆2011年高考试题十分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一导向,客观题12个选择题除了第16题直接设问外,其他11个选择题均以新材料的形式出现,主观题也全部使用了新材料。对待材料,命题者为了降低学生阅读的障碍,还对材
4、料一些难懂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和注释,可见命题者希望靠拢新课程的良苦用心。此外,材料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原始的材料(12题、13题、15题、17题、20题、21题、22题、23题)、诗歌(14题)、图表(19题),这是试题在向新课程方向靠拢的成功探索。4.立意和设问大相径庭,仍然侧重死记硬背命题者一方面希望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方式来打破直接设问的传统,跳出考查死记硬背这种怪圈;另一方面希望更多地考查考生依托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推测、判断的能力,从而有利于考查学生能力和高校选拔人才。但遗憾的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材料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题干的材料与设问严重脱节,材料似乎可有可无,最后又回到了考查学
5、生识记能力的原点,与命题者原有的能力立意有较大出入。2011年卷i12道选择题中单纯的识记类或者可以简单转化成识记类的有12题、13题、15题、16题、17题、19题、20题、21题、22题,比率高达75%。如第15题命题者的原意是考查学生对宋朝和对夏“屈意抚纳”的理解,明显是想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但设问却是“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什么”,此题马上就转化成了考查宋夏和议的内容,材料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19题命题者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时政热点,试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但设问却没有做任何处理和变化,直接问“他们前往的地区位于图中的哪一个”,
6、这样的材料明显过于牵强。卷ii的主观题答案基本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对材料的简单归纳,另外一部分是结合所学知识,考查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答案要点基本是教材原文。如第37题,第(1)问第1小问:参考答案主要根据材料得出。第2小问:参考答案完全依据教材得出。第(2)问第1小问:参考答案就是对材料的简单归纳。第2小问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考查,但答案仍然基本来源于教材。第(3)问第1小问:参考答案完全出自材料。第2小问:参考答案绝大部分要点源于材料,其中有两个答案要点出自教材原文。二重庆备考复习有效教学策略1.认真落实“考试说明”的考点,夯实边角知识在重庆卷对基础知识高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必须
7、要求学生按照“考试说明”,完整、细致、准确地掌握所列考点,这是高三历史备考的重中之重和关键。边角知识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在市场各种资料铺天盖地的现实情况下,命题者几乎“无法下脚”,考查大家都不注意的边角知识无疑是很好的选择。2011年重庆卷第22题是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一道题,从材料看似乎是考查学生分析、对比中外史实的能力,其实设问与材料严重脱节,学生只要知道下面四个科学家中哪一个是生物学家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