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 李东兵 李亚杰 项目六 液 压 传 动

汽车机械基础 李东兵 李亚杰 项目六 液 压 传 动

ID:40251417

大小:5.04 MB

页数:190页

时间:2019-07-29

上传者:U-140596
汽车机械基础 李东兵 李亚杰 项目六 液 压 传 动_第1页
汽车机械基础 李东兵 李亚杰 项目六 液 压 传 动_第2页
汽车机械基础 李东兵 李亚杰 项目六 液 压 传 动_第3页
汽车机械基础 李东兵 李亚杰 项目六 液 压 传 动_第4页
汽车机械基础 李东兵 李亚杰 项目六 液 压 传 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机械基础 李东兵 李亚杰 项目六 液 压 传 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项目六液压传动任务一液压传动基础知识任务引入现代汽车大多配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防抱死制动系统,既可以提高制动效果,又可以延长汽车轮胎使用寿命;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既可以减轻司机操作转向盘的体力劳动,又可以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活性。 在这些装置中,液压传动系统起到重要作用,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什么是液压传动?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如何?特点如何? 任务分析要了解液压传动系统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即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液压传动的特点、油液压力的产生和压力传递、液压传动的组成等。 学习目标1.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2.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3.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4.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有关参数。 相关知识一、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1.油液的特性2.液压传动的特点3.液压千斤顶的液压传动原理以图6-1所示的液压千斤顶为例,简述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图6-1液压千斤顶及其工作原理示意图1—杠杆手柄2—小缸体3—小活塞4、7—单向阀5—吸油管6、10—管道8—大活塞9—大缸体11—截止阀12—油箱 二、油液压力的产生和压力传递图6-2所示是油液压力产生的原理图。 图6-2液体压力产生原理图1—活塞2—油液3—压力表 三、流量、流速和压力损失1.流量和平均流速 式中,为油液流动的平均流速,m/s;q为油液流量,m3/s;A为管道的通流面积或液压缸的有效作用面积,m2。 如图6-5所示的管道中,设流过截面1和截面2的流量分别为q1和q2,则q1=q2。即 图6-5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原理 2.液阻和压力损失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压力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油液流过管道的压力损失或流过液压元件前后的压力差;Ry为管路的液阻,与管路的截面形状、大小、管路长度及油液性质等因素有关;q为油液流量;n为指数,与管路的结构形式及油液流动的状态有关。 3.泄漏和流量损失图6-6液压缸中的泄漏1—低压区2—高压区3—外泄漏4—内泄漏 四、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图形符号图6-7所示为一台简化了的机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 图6-7机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1—油箱2—滤油器3—液压泵4—溢流阀5—节流阀6—换向阀7—工作台8—液压缸 1.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动力元件(2)执行元件(3)控制元件(4)辅助元件(5)工作介质2.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任务实施利用液压传动基本知识分析计算液压千斤顶的工作效果图6-8所示为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图。 图6-8液压千斤顶原理图1—杠杆2—泵体3—小活塞4、10—油腔5、7—单向阀6—油箱8—放油阀9—油管11—大活塞12—缸体 任务二液压元件任务引入水泵采用的是哪种液压泵?机油泵采用的又是哪种液压泵?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车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除了应用液压泵,还应用了哪些液压元件? 任务分析汽车冷却系统采用的水泵和润滑系统采用的油泵,能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输出。 控制水泵和油泵液体流量和压力的是液压系统中的控制元件,通过控制液体流量和压力可以控制执行元件的启动、停止、运动方向和速度等。此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元件,才能实现对汽车的冷却和润滑。 学习目标1.掌握动力元件—液压泵的组成、工作原理、图形符号、特点及应用。2.掌握执行元件—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组成、工作原理、图形符号、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控制元件—液压阀的组成、工作原理、图形符号、特点及应用。4.掌握液压辅助元件——蓄能器、滤油器、油箱等的作用及应用。 相关知识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都是能量转换装置,图6-9所示为用液压图形符号表示的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三者的作用和相互间的关系。 图6-9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相互关系1—液压泵2—液压缸3—液压马达4—电动机 一、液压泵(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图形符号1.液压泵的基本原理如图6-10所示是一个简单的单柱塞液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6-10柱塞液压泵的结构示意图1—偏心轮2—柱塞3—泵体4—弹簧5、6—单向阀 2.液压泵的类型和图形符号液压泵的图形符号,如图6-11所示。 (a)单向定量泵(b)单向变量泵(c)双向定量泵(d)双向变量泵图6-11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二)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液压泵的压力2.液压泵的排量和流量(1)排量Vp(2)流量①理论流量qt②实际流量qp③额定流量qn 3.液压泵的功率(1)液压泵的输入功率Pi(2)液压泵的输出功率P0式中,P0为液压泵的输出功率,W;Pp为液压泵实际输出的工作压力,Pa。 (三)常用液压泵的结构原理及特点1.齿轮泵(1)外啮合式齿轮泵外啮合式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如图6-12所示。 (a)实物图(b)工作原理图 (c)结构图图6-12外啮合式齿轮泵 (2)内啮合齿轮泵内啮合齿轮泵有渐开线齿轮泵和摆线齿轮泵(摆线转子泵)两种,如图6-13所示。 (a)渐开线齿轮泵(b)摆线齿轮泵图6-13内啮合齿轮泵结构原理图1—吸油腔2—压油腔3—隔板 2.叶片泵(1)双作用式叶片泵双作用式叶片泵由定子、转子、叶片和前后两侧装有端盖的泵体等组成,如图6-14(a)所示。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图6-14(b)所示。 (a)结构图(b)工作原理图图6-14双作用式叶片泵1—定子2—转子3—叶片4—泵体 (2)单作用式叶片泵图6-15所示为其工作原理图。图6-15单作用式叶片泵工作原理图1—转子2—定子3—叶片4—配油盘5—泵体 3.柱塞泵(1)轴向柱塞泵图6-16所示为斜盘式轴向柱塞泵,这种泵由配流盘、缸体(转子)、柱塞和斜盘等主要零件组成。 (b)轴向柱塞泵简化立体图(c)轴向柱塞泵图形符号(a)轴向柱塞泵结构图图6-16轴向柱塞泵1—斜盘2—柱塞3—泵体4—配油盘I—吸油窗Ⅱ—压油窗A—吸油口B—压油口 (2)径向柱塞泵图6-17所示为回转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图6-17回转式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图1—定子2—转子3—配油轴4—压油孔5—柱塞6—吸油孔A—吸油腔B—压油腔 4.液压泵的性能比较及应用为便于合理的选用液压泵,将上述各类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及应用场合列于表6-2中。 类型性能齿轮泵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径向柱塞泵螺杆泵外啮合内啮合单作用双作用斜盘式斜轴式回转式卧式渐开线摆线压力/MPa2.5~251066.3~106.3~287~4016~4010032~1282.5~10最大功率/kW187.216.84534914858346140290容积效率/%70~95909060~9085~9590~9790~97959570~95总效率/%65~90858555~8565~8580~9080~90909070~85功率质量比中中中小中大中小中小流量脉动率11~271~3<31~5<14<2<14<1对污染敏感性小小小中中大大中小小应用范围农机、机床、工程机械、飞机、船舶、一般机械机床、注塑机、液压机、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飞机工程机械、锻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机床、液压机、船舶机械、飞机精密机床、精密机械、食品、化工、石油、纺织等机械表6-2各种液压泵的性能及应用 二、液压马达和液压缸(一)液压马达图6-18所示为液压马达的图形符号。 (a)单向定量液压马达(b)单向变量液压马达(c)双向定量液压马达(d)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图6-18液压马达的图形符号 1.齿轮式液压马达齿轮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如图6-19所示。 图6-19齿轮式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2.双作用叶片式液压马达双作用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如图6-20所示。 图6-20双作用叶片式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3.斜盘式轴向柱塞液压马达图6-21所示为轴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图6-21斜盘式轴向柱塞液压马达工作原理1—斜盘2—缸体3—柱塞4—配油盘 (二)液压缸1.液压缸的类型及运动形式2.常用液压缸的结构原理(1)双杆活塞式液压缸在图6-7中已提到双杆活塞式液压缸的应用。 其缸体是固定的,当液压缸的右腔吸油、左腔压油时,活塞向左移动;反之,活塞向右移动,如图6-22所示。 图6-22双杆活塞式液压缸示意图 双杆液压缸也可以做成活塞杆固定不动、缸体移动的结构,如图6-23所示。 图6-23刚体移动式双杆活塞液压缸 (2)单杆活塞式液压缸单杆活塞式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如图6-24所示。 图6-24单杆活塞式液压缸的工作原理 (3)柱塞式液压缸柱塞式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如图6-25所示。为了得到双向运动,柱塞液压缸常成对使用,如图6-26所示。 图6-25柱塞式液压缸的工作原理 图6-26柱塞缸的成对使用 3.液压缸的密封(1)间隙密封它依靠运动件之间很小的配合间隙来保证密封,如图6-27所示。 图6-27间隙密封 (2)密封圈密封密封圈密封是液压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密封方法。 (a)O形圈(b)Y形圈(c)V形圈图6-28常用的橡胶密封圈1—压环2—密封环3—支承环 三、液压控制阀液压控制阀(简称阀)是在液压系统中用来控制与调节油液的流动方向、压力或流量的元件。 (一)方向控制阀1.单向阀(1)普通单向阀图6-29所示为一种管式普通单向阀。 (a)实物图(b)结构原理图(c)图形符号图6-29普通单向阀1—阀体2—阀心3—弹簧 (2)液控单向阀如图6-30所示为液控单向阀的结构原理和图形符号。 (a)结构原理图(b)图形符号图6-30液控单向阀1—控制活塞2—阀心 2.换向阀(1)换向阀的分类(2)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图6-31所示为滑阀式换向阀。 (a)结构原理图(b)图形符号图6-31润滑式换向阀 (3)换向阀的图形符号表6-3列出了几种常见的滑阀式换向阀的结构原理和与之相对应的图形符号。 名称结构原理图符号二位二通二位三通二位四通表6-3换向阀的主体结构和图形符号 名称结构原理图符号三位四通二位五通三位五通续表 一个换向阀的完整图形符号应表示其操纵方式、复位方式和定位方式等内容,现对换向阀的图形符号含义,作如下说明:①位。②通。③常态位。④P、A、B、T(O)字母含义。 (4)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滑阀机能)机能型号符号中位油口状况、特点及应用OA、B、P、T四油口全封闭,液压缸闭锁,液压泵不卸荷表6-4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中位机能 机能型号符号中位油口状况、特点及应用HA、B、P、T四油口全相通,液压缸活塞处于浮动状态,液压泵卸荷YP油口封闭,A、B、T三油口相通,活塞浮动,液压泵不卸荷PP、A、B三油口相通,T油口封闭,泵与缸两腔相通,可组成差动油路MP、T相通,A、B封闭,缸闭锁,液压泵卸荷续表 (5)几种常用的换向阀①手动换向阀。如图6-32所示,手动换向阀是利用手动杠杆来改变阀心位置实现换向的换向阀。 (a)实物图(b)结构原理图(c)自动复位式图形符号(d)钢珠定位式图形符号图6-32手动换向阀 ②机动换向阀。如图6-33所示,机动换向阀又称行程阀,主要用来控制机械运动部件的行程,借助于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档铁或凸轮迫使阀心运动,从而控制液流方向。 (a)实物图(b)结构原理图(c)图形符号图6-33机动换向阀 ③电磁换向阀。图6-34所示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结构原理和符号。 (a)结构原理图(b)图形符号图6-34电磁换向阀 ④液动换向阀。如图6-35所示,液动换向阀是利用控制油路的压力油来改变阀心位置的换向阀。 (a)实物图(b)结构原理图(c)图形符号图6-35液动换向阀 ⑤电液换向阀。如图6-36所示,电液换向阀由电磁阀和液动阀组成。 (a)实物图(b)详细符号(c)简化符号图6-36电液换向阀 (二)压力控制阀1.溢流阀(1)溢流阀的结构原理①直动型溢流阀。图6-37所示为锥阀式(还有球阀式和滑阀式)直动型溢流阀。 (a)结构原理图(b)图形符号图6-37直动型溢流阀1—阀体2—锥阀心3—弹簧4—调压螺钉 ②先导型溢流阀。图6-38所示为一种板式连接的先导型溢流阀。 (a)结构原理图(b)图形符号图6-38先导型溢流阀1—先导阀2—主阀P—吸油口T-回油口X—外控口R—阻尼孔 (2)溢流阀的应用图6-39所示为溢流阀的三种应用实例。 (a)用于溢流稳压(b)用于防止过载(c)用于远程调压图6-39溢流阀的应用 ①用于溢流稳压。图6-39(a)所示为一定量泵供油系统,与执行机构并联一个溢流阀,起溢流稳压的作用。 ②用于防止过载。图6-39(b)所示为一变量泵供油系统,与执行机构并联一个溢流阀,起到防止系统过载的安全保护作用,故又称安全阀。 ③实现远程调压。机械设备液压系统中的泵、阀通常都组装在液压站上,为使操作人员就近调压方便,可按图6-39(c)所示。 2.减压阀减压阀可以用来减压、稳压,将较高的进口油压降为较低而稳定的出口油压。图6-40所示为先导型减压阀。 (a)结构原理(c)一般符号图6-40减压阀 3.顺序阀图6-41(a)所示为一种直动型顺序阀的结构原理。如图6-42所示为顺序阀的应用举例。 (b)内控式符号(a)结构原理(c)外控式符号图6-41顺序阀1—调压螺钉2—弹簧3—上盖4—阀体5—阀心6—控制活塞7—下盖 图6-42顺序阀应用举例 (三)流量控制阀1.节流阀图6-43(a)所示为节流阀的结构原理。 (a)结构原理图(b)符号图图6-43节流阀 2.调速阀图6-44所示为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图和图形符号。 图6-44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和符号(b)详细符号(a)工作原理图(c)简化符号 四、液压辅助元件1.蓄能器图6-45所示为活塞式蓄能器。图6-46所示为气囊式蓄能器。图6-47所示为蓄能器的一种应用实例。 图6-45活塞式蓄能器1—缸体2—活塞3—气体4—液压油 图6-46气囊式蓄能器1—气囊2—壳体3—液压油 图6-47蓄能器应用实例 2.滤油器网式滤油器也称滤网,如图6-48所示,是用铜丝网包在骨架上制成的。线隙式滤油器,如图6-49所示,是用铝线(或铜线)绕在筒形心架的外部制成的。 图6-48网式滤油器1—骨架2—铜丝网 图6-49线隙式滤油器1—发讯装置2—上盖3—壳体4—滤芯5—排污螺塞 烧结式滤油器,如图6-50所示,它的滤心一般由金属粉末压制后烧结而成,靠其颗粒间的孔隙滤油。 图6-50烧结式滤油器1—上盖2—外壳3—滤芯4—密封圈 纸芯式滤油器,如图6-51所示,它是将用微孔滤纸做的纸芯装在壳体内制成的。 图6-51纸芯式滤油器 3.压力计和压力计开关4.阀类连接板(1)油路板(2)集成块图6-52所示是用集成块连接的组装图形。 图6-52集成块连接1—电动机2—盖板3—液压泵4—阀5—回路阀6—油管 5.油箱精密机床多采用单独油箱,如图6-53所示。6.油管和管接头油管与管接头的连接包括焊接式、卡套式、扩口式、扣压式(见图6-54)及快速模式(见图6-55)等方式。 图6-53油箱 图6-54扣压式软管接头1—接头芯子2—外套3—软管 图6-55快速装拆式管接头1、7—锥阀2—接头体3、8—弹簧4—钢球5—卡箍6—接头芯子9—弹簧座 任务实施一、分析汽车水泵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图6-56所示为叶片泵结构示意图,叶轮上通常有6~8个径向直叶片或后弯叶片。 图6-56叶片泵结构示意图 二、分析汽车机油泵的类型及工作原理汽车机油泵主要采用的是外啮合齿轮泵和转子泵。图6-57和图6-58所示分别为外啮合齿轮泵和转子泵结构示意图。 图6-57外啮合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图6-58转子泵结构示意图 1.外啮合齿轮机油泵工作原理图6-57为外啮合齿轮泵结构示意图。2.转子式机油泵工作原理图6-58所示为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示意图。 任务三液压基本回路任务引入汽车自动变速器可以根据车速和发动机节气门(油门)开度的信号,实现自动换档。那么,自动变速器的换档功能具体是依靠什么系统实现的?此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 相关知识一、方向控制回路1.换向回路2.闭锁回路(1)用三位四通换向阀中位机能的闭锁回路 图6-60所示是用M型中位机能的闭锁回路。(2)用液控单向阀的闭锁回路图6-61所示是液控单向阀的闭锁回路。 图6-60用M型中位机能阀的闭锁回路 图6-61用液控单向阀的闭锁回路 二、压力控制回路1.调压回路在图6-62中,主溢流阀1的外控口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4分别连接溢流阀2和3,使系统有三种压力调定值。 图6-62多级调压回路1—主溢流阀2、3—溢流阀4—三位四通换向阀 2.卸荷回路图6-63所示为用M型中位机能的三位四通换向阀使泵卸荷的回路。 图6-63用三位换向阀组成的卸荷回路 图6-64所示为用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使泵卸荷的回路。 图6-64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使泵卸荷回路 3.保压回路图6-65所示为用蓄能器保持夹紧液压缸压力的回路。4.增压回路增压回路是用来使系统局部工作压力大于液压泵供油压力的回路。 图6-65采用蓄能器的保压回路1—蓄能器2—外控顺序阀3—单向阀 图6-66采用增压器的增压回路1—增压器2—补油箱3—工作缸 5.平衡回路图6-67(a)所示为采用外控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图6-67(b)所示为液控单向阀平衡回路。 (a)外控单向顺序阀平衡回路     (b)液控单向阀平衡回路图6-67平衡回路 三、速度控制回路1.节流调速回路(1)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图6-68所示是将节流阀安装在液压缸进油路上的节流调速回路。 图6-68进油路节油调速回路 (2)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如图6-69所示是将节流阀安装在液压缸回油路上的节流调速回路。(3)节流调速回路工作性能的改善 图6-69回油路节油调速回路 2.容积调速回路图6-70(a)所示为变量泵调速回路。图6-70(b)所示为变量马达调速回路。图6-70(c)所示为变量泵—变量马达调速回路,它是上述两种回路的组合,调速范围较大。 (a)变量泵调速回路(b)变量马达调速回路(c)变量泵-变量马达调回路图6-70容积调速回路 除了上述两种调速回路之外,还可以用变量泵和流量阀配合起来组成容积节流调速回路,如图6-71所示。 图6-71用变量泵和调速阀组成的调速回路 任务实施分析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一、概述图6-72所示为Q2-8型汽车起重机外形图。 图6-72Q2-8型汽车起重机外形图1—汽车2—转台3—支腿4—吊臂变幅液压缸5—基本臂6—伸缩臂7—起升机构 二、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6-73所示为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图。 图6-73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图1—液压泵2—滤油器3、5、6、13、16、17、18—换向阀4、12—安全阀7、11—液压锁8—后支腿液压缸9—锁紧液压缸10—前支腿液压缸14、15、19—平衡阀20—制动液压缸21—单向节流阀22—变幅液压缸23—吊臂液压缸24—回转液压马达25—起升液压马达A—多路阀B—多路阀 1.支腿收放(1)后支腿收放①后支腿伸出②后支腿收回(2)前支腿收放①前支腿伸出②前支腿收回 2.转台回转3.吊臂伸缩4.吊臂变幅5.吊重升降(1)吊重起升(2)吊重下降 手动换向阀位置及系统相应的工作状况,见表6-5。三、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主要特点 手动换向阀位置系统工作情况5617131618前支腿液压缸后支腿液压缸回转液压马达伸缩液压缸变幅液压缸起升液压马达制动液压缸左中中中中中收起不动不动不动不动不动制动右放下中左不动收起右放下中左不动正转右反转中左不动伸出右缩回中左不动增幅右减幅中左不动正转松开右反转表6-5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状况 任务四液压传动在汽车中的应用实例任务引出在前面学习液压传动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选择若干液压传动在汽车中应用的实例,如汽车举升机、自卸载重汽车、汽车制动系统、汽车防抱死刹车制动系统、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等加以分析,以期做到学以致用。 任务分析液压传动系统是根据液压设备的要求,选用适当的液压基本回路构成的,其原理一般用液压系统原理图来表示。 在液压系统图中,各个液压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与控制方式,均按标准图形符号(或半结构式符号)画出。 学习目标1.加深理解液压元件的功能和液压基本回路的合理组合。2.掌握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的基本方法,为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关知识分析液压系统,主要是读液压系统图,其方法和步骤如下:1.了解液压系统的任务、工作循环、应具备的性能和需要满足的要求; 2.了解系统图中所有液压元件及其连接关系,分析它们的作用及其所组成的回路功能;3.分析油路,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任务实施一、分析QF02B型液压双柱汽车举升机的工作原理图6-74所示为QF02B型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6-74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原理图1—油箱2—过滤器3—液压泵4—单向阀5—单活塞液压缸6—单向节流阀7—换向阀8—溢流阀 1.活动架上升2.活动架停止3.活动架下降 二、分析自卸载重车的工作原理图6-75为QD351型自卸车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6-75QD351自卸车液压系统原理图1—液压泵2—粗过滤器3—过滤器4—油箱5—溢流阀6—手动换向阀7—液压缸8—手柄 QD351型自卸车的液压系统工作过程如下。1.空位2.举升3.中停4.下降 三、分析常规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常规液压制动系统,如图6-76所示(鼓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踏板、推杆、制动主缸、油管、制动轮缸和制动器组成。 图6-76鼓式液压制动系统 四、分析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压力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图6-77虚线框中所示为每个轮缸配两个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的ABS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由常开电磁阀2、常闭电磁阀3、回油泵5、单向阀6和蓄能器4组成。 图6-77ABS制动压力调节装置1—制动主缸2—常开电磁阀3—常闭电磁阀4—蓄能器5—回油泵6—单向阀7—轮缸 (a)建压(增压)阶段(b)保压阶段(c)减压阶段图6-78ABS工作过程 ABS的工作过程如下。1.增压阶段如图6-78(a)所示,制动时,通过助力器和总泵建立制动压力。 2.保压阶段如图6-78(b)所示,ABS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转速传感器得到的信号识别出车轮有抱死倾向时,即向液压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关闭常开阀,此时常闭阀仍然关闭,使制动器中的压力保持不变。 3.降压阶段如图6-78(c)所示,在制动压力保持不变后,控制单元还不断检测车轮转速信号,若判断出车轮仍有抱死倾向时,ABS电子控制单元立即向液压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打开常闭阀,启动液压泵工作,制动液从制动器经低压蓄能器被送回到制动总泵,制动压力降低,制动踏板微量顶起,车轮抱死程度降低,车轮转速开始上升。 五、分析汽车液力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如图6-79所示,主要由齿轮泵5、储油罐4、转向控制阀1、活塞2、齿条3和工作缸7等组成。 图6-79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图1—转向控制阀2—活塞3—齿条4—储油罐5—齿轮泵6—限压阀7—工作缸8—转向横拉杆9—防尘套 车辆转向时,转向控制阀阀心在方向盘的作用下转过一定角度,如图6-80所示。 图6-80车辆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结构图 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www.shangfuwang.com更多课程配套课件资源请访问在线教务辅导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