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41215
大小:445.00 KB
页数:121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语言文学_古代汉语_通论_语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法引言古代汉语语法是古汉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古至今它相对比较稳定,变化并不像词汇那么大,所以主要讲古今的差异。古代汉语的语法一般分成词法和句法两大类,先看句法:一、句法一)判断句1、判断句含义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做判断句。我是教师。今天是星期一。注意:这里讲的判断与普通逻辑中的判断不同,后者需要条件,属于逻辑推理,而古汉语中是指人主观上对事物的一种判断,不一定需要条件。2、那么古今判断句的最大差异在哪里?“我是老师”“这本书是小二的”早期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判断句最大的不同:是否用
2、判断词,早期古汉语判断句极少用判断词。3、古汉语判断句的类型1)早期四种基本类型……者,……也。……,……也。……者,……。……,……。(者,语气词,起舒缓语气,分割主谓作用。也,煞尾作用的语气词)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史记·项羽本纪》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我,子瑜友也。《资治通鉴·汉纪》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孟子·公孙丑下》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史记·项羽本纪》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此人力士。《史记·魏公子列传》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汉纪》……者,……也。
3、……,……也。……者,……。……,……。以上四种为基本格式,哪种最常见呢?哪种最早呢?最常见的实际上是第二种(…,…也。)在古籍中约占到70%以上。它应该是最典型的。而不是第一种。最早的格式是第四种(……,……。)。到了春秋以后,才逐渐加标志性的语气词,如“也”。但有时主谓区别也难,又加了“者”字。大致就像这样,吴祥军,教师。吴祥军,教师也。吴祥军者︱dia︱,教师也︱a︱。注意:不是所有带“者”字中,“者”字都是语气词。如,代汉者,当途高也。《三国志·魏书·袁术传》2)在名词前加上“乃”“即”“则”
4、“诚”等副词,以加强语气,表示判断。如:吾乃大梁人也。《战国策·赵策》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诚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3)带有判断词“是”的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是”很像判断词,这在先秦比较多,一般在先秦文献中,将其看成指示代词大体不会错,而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先秦极少,而到了秦代以后,尤其两汉以后作为判断词才多起来。如,《史记》中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史记·商君列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
5、桃花源记)4)带有”为“字的判断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群凶为谁?(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以上这些“为”都可以对译为“是”“就是”,看起来它应该是判断词,相当于“是”,作为系词。目前学界对“为”字是否为判断词是有争议的。王力、郭锡良等学者认为“为”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动词,不必把它看作上古真正的系词,即不把它作为判断词。如果看作判断词,“为”应与“是”功能一样。如果一样,如下,“制,岩邑也。”就应该能说成
6、“制为岩邑也”,但却不能说成“制为岩邑也”5)表示否定判断句往往在主谓间加上副词“非”,翻译为“不是”,实际“非”相当于“不”,“是”后加上去的。如:惠子曰:“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庄子·秋水)“非”字与“是”连用,在东汉王充《论衡》中最早出现,出现在否定判断句中为“非是”,它就作为副词,东汉末期又出现“不是”字样,“不”也是副词。“非”由单纯表否定的判断,后来又引申表假设,加入意义。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论语)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5、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根据主谓间语义关系来看这个
7、问题,如现代汉语我是教师。(类属关系)今天是星期一。(等同关系)滕,小国也。(表示类属关系)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表示等同关系)1)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良庖岁更刀,割也。《庄子·养生主》此臣等所以痛心也。(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国家所以略其衅情(罪状)者,求犄角之援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之所以自容于明公,公之所以待原,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三国志·魏书·邴原传)2)表达比喻内容君者,舟也;庶者,水也。(荀子王制)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二人皆玉也。(三国志魏志苟彧传)3
8、)表达条件、目的等内容即表示主谓间有某种逻辑关系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百乘,显使也。(冯谖客孟尝君)布,狼子野心。(三国志·吕布传)吏者,民命。附:注意区分判断句与陈述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永州八记)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二)被动句1、含义: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受动者,这样的句式就是被动句。世界上的语言一般逻辑思维形式:主语+动词(谓语)+宾语(行为对象)2、古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