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

ID:40240365

大小:109.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_第1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_第2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_第3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_第4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道教产生及其早期哲学1【学习目的】了解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历史背景;掌握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主要哲学思想;了解道教早期符法派的产生过程,认识《想尔注》的宗教哲学内容;了解金丹派道教的产生情形,认识《周易参同契》的结构特征,掌握其卦爻象征旨趣。2汉代时期,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获得了大发展,但原有的各种信仰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因为董仲舒一派学者所宣导的儒学本不是先秦纯正的孔孟之学,它已掺杂了大量的神秘性内容,神仙方术与谶纬都成为其吸纳的因素。3尽管王充等人对谶纬神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

2、但天灾人祸的流行则造成了新的宗教产生的土壤。道教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4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先秦道家思想为母体,又吸收谶纬神学、墨家学说以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而成。其宗旨是力图通过一定的修炼途径而变化人的气质,从而延年益寿、羽化登仙。5道教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进程。先是由一些“好道者”制作神书,然后发展为有组织的信仰。6一、《太平经》的哲学思想7西汉时期,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凡12卷。该书以“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为由,力图建造一个新的秉承天意的宗教哲学体系。把真

3、人奉命传达天意与君权神授的思想结合起来,赋予神仙新的职能,力图解救当时的政治危机。8《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原书已亡佚,但后来的《太平清领书》可能就是以《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为张本的。《太平清领书》或称《太平经》,凡170卷。据说,《太平经》出自于吉的传授,于吉或称干吉。9《后汉书·襄楷传》称:初,顺帝时,琅邪宫崇旨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10《太平清领书》就是《太

4、平经》,以十天干为部,每部17卷,总计170卷。11(一)《太平经》对易学阴阳五行理论的应用和发挥元气,阳也,主生;自然变化,阴也,主养凡物。12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而生人,名为三也,三统共生,长养凡物。13今天乃自有四时之气,地自有五行之位,其王、相、休、囚、废自有时,今但人兴用之也。安能乃使其生气,而王相更相克贼乎?14《太平经》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造作理论,提出了“三和相通”的命题,形成一种特色。15元气与自然太和之气相通,并力同心,时恍恍

5、未有形也,三气凝,共生天地。天地与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凡物,凡物与三光相通,并力同心,共照天地。凡物五行刚柔与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成万物。四时气阴阳与天地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兴生天地之物利。16(二)“太平世道”的政治理想太者,大也,乃言其积大行如天,凡事大也,无复大于天者也。平者,乃言其治大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平者,比若地居下,主执平也。17比若人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人与之善用力,多其物。子好善,人与之鲜,鲜其物恶也。气者,乃言天气悦喜下生,地气顺喜上养,气之法行于天下地上,阴阳相得,

6、交而为和,与中和气相合,共养凡物,三气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太者,大也;平者,正也;气者,主养以通和也;得此以治,太平而和,且大正也,故言太平气致也。18《太平经》的最高政治理想可以说是“大正”,而方法则是“通和”。19(三)延年成仙思想及其修炼方术《太平经》提出精神的存亡决定生死:故天地之道,据精神自然而行。故凡事大小,皆有精神,各自保养精神,故能长存,精神减则老,精神亡则死。此自然之分也……故形体为家,以气为舆马,精神为长吏,兴衰往来,主理也。20为了达到所谓精神的长存,《太平经》提出一系列的修养方

7、法,如“守一”、“守气”、“习气养形”(胎息)。21《道典论》卷四《胎息》引《太平经》云:请问胎中之子,不食而炁者何也?天道乃有自然之炁,乃有消息之炁。凡在胞中,且而得炁者,是天道自然之炁也;及其已生,嘘吸阴阳而炁者,是消息之炁也。人而守道力学,反自然之炁者生也;守消息之炁者死矣。故夫得真道者,乃能内炁,外不炁也。是以内炁养其性,然后能反婴儿,复其命也。故当习内炁以内养其形体。22《太平经》还介绍了许多治病方术,如针灸、符祝、生物方、草木方等,具有古医学文献价值。23二、符录派与《想尔注》的宗教哲学24

8、“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划为主的神秘形象,道门中人声称它具备了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等众多功能;25“箓”,作为道教的秘文,原指簿书。如《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子已在鬼箓中”。在道教中,箓成为通神的一种符号表征。《太上赤文洞神三箓》:“箓者,本曰赤文洞神式。”所谓“赤文”指的是箓的书写方式,而“洞”与“通”相合,故“洞神”即为通神。26箓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是表明道士名登道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